曾家山10万人的清凉背后:25名电工的保电坚守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清晨6点,四川广元曾家山的林间还带着露水凉意,54岁的电工钱仕海已背着10多斤重的工具包踏上巡检路。此刻,李家镇青林村农家乐集群的民宿区已有游客迎着晨光散步,而他和同事们的保电工作日,早已在望远山日出的朝霞中拉开序幕。

清凉胜地的用电考验

这个夏天,中国十大避暑名山,平均海拔1300米的曾家山成了“网红避暑地”,23℃的恒温、74%的森林覆盖率让数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曾家片区五个镇常住人口6.8万,荣乐养生谷等9家楼盘入驻业主2.3万,日均散客2万人以上,汇聚成曾家山每天10万人以上的用电考验。李家镇民主村“归心小苑”老板向菊英的手机响个不停,“抱歉啊,七月的房间全订满了,八月初还有两间……”挂了电话,她望着院里新增的2台空气能热水器笑说:“去年夏天还担心电不够用,今年从没掉过链子。”

游客激增带来用电负荷的“陡增”——景区空调、1300家民宿厨房、商户冰柜集中运转,让曾家山的用电需求较往年上涨40%。“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20多个求助电话,有民宿突然跳闸的,有商户空开烧坏的。”曾家供电所所长刘德伟记得,7月15日晚8点,原乡小区突然停电,200多名游客在广场上焦急等待,20名电工分成5组,在客户产权内的供电线路排查线路,更换超负荷烧毁的电缆设备,最终在1小时内恢复供电。

汗透工装的守护者

刘如安的巡检路线藏在麻柳乡密林深处,负责12公里长的10千伏线路。“这里树密,暴雨后容易有树枝搭在线上。”他拨开齐腰深的杂草,举起红外测温仪对准线路接头,仪表盘上的数字稳定在42℃,“正常,要是超过60℃就得立即处理。”正午时分,阳光透过树叶在他黝黑的胳膊上投下斑驳光影,工装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渍。

42岁的年轻电工舒永春负责地龙坝民宿集中区的设备检修。“舒师傅,快来看看!我家突然跳闸了,客人等着用空调呢!”7月20日中午,农家乐老板刘大姐急得直跺脚。舒永春背着工具包跑过去,发现是空调外机线路老化短路,停电,验电,更换老化线路,20分钟处理完毕,起身时小腿被空调架的角钢划了一个口子。“客人能吹上凉风,这点小伤不算啥。”他抹了把脸上的汗,又赶往下一家。

2023年,从曾家山走出的罗久欢重返故土,将老屋改造为名为“烟云里”的民宿,正式运营两年间,累计服务游客6000余人次,带动村里发展12家民宿和农家乐,年产值超400万元。1300家民宿产业成为曾家山共富新引擎。

科技加持筑牢保电网

“无人机巡检完毕,10千伏曾经线无异常。”下午3点,无人机操作手刘如华操控无人机掠过山顶,实时传回的画面显示线路运行正常。这套“空中+地面”巡检模式,让原本需要3人一天完成的线路排查,现在2小时就能搞定。

 更让商户安心的是电网升级带来的底气。“十四五”期间,曾家山共新建(改造)10kV线路284.87km,共新增(改造)配变322台,容量43.75MW,新建(改造)低压线路741.04km。“以前周末用电高峰常跳闸,现在加装了智能装置,后台能提前预警,我们再也不用半夜爬起来拉闸了。”运维班班长刘强说。

此外,“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戏雪”的全域全季全时生态体验动线,成功打破山区旅游淡旺季壁垒。2024年,曾家山共接待游客268.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3.67亿元,四季均衡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上级电源点不足,两河口镇、李家镇未设置上级电源。低压四线延伸不足,近年农家乐、民宿等三相用电设备增加,要求架设低压四线,以往农网改造设计低压四线出线严重不足。曾家山活动多,双电源不足,针对曾家镇、两河口镇、李家镇三个重点用电地带,双电源线路未延伸到位。”

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国网广元市朝天供电分公司总经理包刚强胸有成竹:“曾家供电所25位电工是我们公司在曾家供电所的保电排头兵,公司正在有序推进“十五五”规划,计划投资1.749亿元项目资金,积极推进李家变电站建设,形成曾家片区环网,每条线路都有手扣手双电源互通,并升级低压四线延伸,提升区域供电稳定性。”

曾家山康养度假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朝天区文旅经济的强劲引擎,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成为秦巴山区依托绿色资源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鲜活样板和“区域标杆”。随着黑曾快速通道和京昆高速汉广复线的通车,曾家山越来越多的村民将借着稳定的电力供应,端起“旅游金饭碗”。(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杨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