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孝感应城市黄滩镇龙口村的晒谷场上,村民们手拿着红蓝单页的积分细则热烈讨论:“简办红白事能加5分!”而在同镇的木行村,村民吕凤芝晃着刚兑换的酱油笑着说:“这是上月扫巷道攒的分,实在得很!”如今,“文明积分”已成为黄滩镇村民生活中的热词,用积分兑换物资、用善行积累文明的新风尚正在乡间悄然兴起。
8月12日起,龙口村湾组屋场会分批开锣。在南湾分会场,村支书李剑鹏向村民们详细介绍了这份历时一个多月打磨而成的《文明积分细则》。他指着细则解释:“咱们的‘文明存折’有三重保障,既有村干部带队、随机抽选10名村民组成的流动评审团现场核分,又将‘学历提升加5分’‘领办合作社聘1人加1分’等56项美德行为量化为具体分值,还设立了严重违纪一票否决的底线。”
大学生张胜捷翻到考研加分条款时眼前一亮:“村里给上进心发‘红包’,我冲刺复习更有劲了!”当听到“1分可兑换1元物资”的规则时,老党员李庆爱指着“陪父母体检加2分”的条款连连点头:“这分我挣定了!”现场村民争相传阅细则,有人当场承诺清理门前杂物,有人计划带父母去做体检。
木行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刚投入使用就释放出治理效能。村支书李文雄指着“清洁日成果展板”介绍:“上月清理沟渠800米,村里卫生投诉率下降80%。”
“有了这个文明积分,现在口袋公园里也看不到垃圾和烟头。”保洁员施芙蓉的扫帚难得清闲。全镇24支志愿队已开展活动128场,3690名志愿者服务群众4.2万人次。
从龙口村屋场会上的热烈讨论,到木行村扫帚清扫的沙沙声,黄滩镇的实践生动证明:当“文明积分”能兑换柴米油盐,乡村治理便有了源头活水。(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