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以前找工作,我得在城里跑东跑西,腿都快跑断了也没合适的,现在不一样了,在云南省景洪市零工市场里转一圈,没多久就找到了心仪的活儿,这效率真是太高了!”刚刚成功就业的玉岩难掩兴奋。他坦言,自己之前待业在家较久,那段时间全靠商业运营的信息平台刷招工信息,可上面的内容不仅零散,合适的岗位更是少得可怜,翻来覆去也找不到匹配自己需求的机会。直到景洪市零工市场的出现,才像一道光照亮了他的求职路,真正帮他打破了求职困境,顺利找到了工作岗位,让他真切感受到“家门口”就业服务带来的便利。

近年来,面对群众求职“跑腿多、信息杂”与企业招工“用工荒、匹配难”的双重困境,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以“把就业服务站建在群众家门口”为理念,构建起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络,推动就业生态从“找工作”向“招工作”的深刻转变。

“一站式”服务平台 便捷高效解难题

“上午登记信息,下午就接到面试电话,这效率以前想都不敢想。”在景洪市零工市场服务大厅,刚办完入职登记的哈尼族姑娘李娜指着墙上的电子屏说。屏幕上滚动更新着餐饮服务员、景区讲解员等200多个岗位,每个岗位旁都标注着薪资范围和距离远近。

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营、因地制宜”原则,景洪市不仅建成1个市级标准化零工市场,更在乡镇、村、社区布局8个零工驿站,并在不断扩大零工驿站的全市覆盖量,逐步形成“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这里,求职登记、政策咨询、职业培训推介等服务“一窗通办”,针对高校毕业生的“青春启航”专场、面向残疾人的“阳光就业”专场、吸引归国留学生的“人才对接会”专场招聘会轮番上演。每逢周五傍晚,零工市场就会变身“招聘夜市”,霓虹灯下的咨询台前排起长队,烧烤摊主与景区管理员在同一区域招人,成了景洪夜晚独特的风景线。截至2025年6月,平台已累计发布岗位11371个,帮助500余人次的求职者找到心仪工作。

精准对接“点对点” 优化服务解企忧

“17名蓝莓采摘工1天到岗,人社局这波操作太给力了!”云南科思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至今记得去年旺季的用工危机,当时正值热带水果成熟的采摘旺季,企业急需临时用工,市人社局得知后,迅速统筹零工市场、零工驿站调集村寨富余劳动力,安排专人专车派送进场务工。

这种“企业点单、人社派单、驿站接单”的服务模式,已成为景洪市破解用工难题的标配。通过“人社政策七进暨政企面对面”专项行动,工作人员带着用工需求表走进橡胶加工厂、茶叶合作社,把招聘会开到生产车间;与普洱市、临沧市等地建立劳务协作,既输送本地劳动力外出务工,也引进外地技能人才填补本地缺口。更具特色的是,当地培育的“橡胶割胶工”“小糯玉米工”等劳务品牌,让少数民族群众凭借传统技艺实现稳定就业。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12.14万人,劳务品牌从业人员超6.8万人,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1993人次。

赋能创业“梦工厂” 激发活力解困局

“5000元创业补贴不仅真金白银地帮助了我,更给予了我创业的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动力。”00后创业者岩洪的果蔬经营部开在嘎洒镇南帕村委会南帕老寨,说起政府的创业扶持,返乡创业的他忍不住展示手机里的电子补贴凭证。在景洪,像他这样的创业者还能享受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以及从选址到营销的全流程培训。

为激活创业活力,景洪市推行“创业一件事”集成服务,企业开办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对首次创业的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发放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将创业担保贷款额度提至个人30万元、企业400万元,财政贴息让创业者轻装上阵。针对电商直播、傣陶文创等新业态,人社部门联合职业院校在培训中增设“短视频运营”“非遗产品营销”等特色课程,去年421人通过培训开启创业就业路。截至2025年6月,全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45万元,直接扶持90人创业,带动192人就业。

从玉岩在家门口的“零工市场”实现就业,到创业者手中的补贴凭证,景洪市用“一站式”服务缩短就业距离,以“点对点”对接提升匹配精度,靠“全链条”支持激活创业动能,让就业服务从“广覆盖”的普惠性向“深渗透”的精准化跨越。(记者 郑义 通讯员 周婧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