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沿海服装产业面临成本攀升的压力时,地处内陆的湖北省天门市却走出了一条服装产业的崛起之路。从30万“天门服装人”南下打拼的时代印记,到10万外出人才返乡的 “归雁潮”,天门市完成了从“代工贴牌”到“全球卖货”的华丽转身。
8月27日上午,“活力中国调研行”湖北主题采访活动南线采访团走进湖北省天门市,在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探索返乡创业的无限可能。
归乡踏热土 此程满奔头
在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天门衣尚”品牌馆内,天门市服装电商行业协会秘书长、天门市亲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朦道介绍:“哪怕是外来人,如果想做跨境电商,我们也有专业的人才免费帮他们去学习如何在平台上开设店铺,每月开设的四五场招商会还能帮助大家寻找新的销售渠道。”
程朦19岁便踏上外出闯荡的征程,在服装行业深耕了10多年的她,于2020年决定返乡创业。之后,她通过数字化赋能,走出了一条助推家乡服装电商产业加速发展的奋斗路。用她自己的话说,真正体现了“去时,黑色塑料袋闯广州;回时,数字化集装箱闯世界”,也助推了“天门衣尚”跨境出海。
程朦的返乡选择,源于天门市对服装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石家河遗址出土的彩陶纺轮,印证天门纺织文明源远流长,至当代,“百里棉乡”美誉远扬,“家家有裁缝、个个会织衣”,叠加“人人触网、户户带货”的活力新生态,形成天门服装电商的独有特色。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让返乡企业迎来爆发。2019年,湖北省莱依窕服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依窕服饰”)总经理周龙伟将莱依窕服饰从广州市迁回天门市,开始国内电商直播。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订单量快速增长,生产场地明显不足,周龙伟将莱依窕服饰整体搬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去年,莱依窕服饰日均出货量达到10万单,完成销售额13亿元,带动就业3000多人。
2024年,“天门衣商”成功入选湖北省十大劳务品牌,品牌效应持续释放。目前,天门市像莱依窕服饰这样的服装电商头部企业已有20多家,每年带动上千名返乡人员从事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等工作,发展势头强劲、活力蓬勃。
创业逐“衣”梦 硬核强支撑
企业销路大好的背后,源于天门市“以规划引项目、以项目聚产业”的布局。天门服装电商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园区化、集约化,形成了以“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白马服装电商基地、化纤纺织产业园”为核心,以“九真服装电商产业园、岳口电商文创城、龙腾服装小镇”为支撑的“一核三镇”发展格局,构建起涵盖“织造—面辅料—成衣加工—电商营销—跨境物流”的服装电商产业全链条产业体系,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让返乡者吃下“定心丸”。天门市先后出台4项、17条针对纺织服装产业的专门政策,设立每年2亿元专项基金,提供“三年免租两年减半”租金减免支持,同时对返乡创业者提供“保姆式”服务,从创业补贴、税收优惠到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全方位赋能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批批“服二代”返乡创业就业,推动了天门服装电商产业裂变式增长。截至目前,全市服装电商经营主体达7000户,年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近3年累计吸引约10万人返乡扎根,一幅“家家织衣、户户带货”的振兴图景正加速铺展。
从业安本职 周全固保障
“我们为天门市的电商企业打造了电商培训班,对待就业人群、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学生群体进行免费培训,提供就业机会。培训内容包括货架电商、直播电商和跨境电商,包含主播、运营、客服等多个岗位,还有裁缝工人的培训。”天门千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杨介绍。
产业迅速回流的同时,各服装企业招工问题不断显现。为解决产业用工缺口,天门市人社部门大力实施“服装电商千人培训计划”,采用“理论+实操”的方式,重点培训主播、营销、设计、缝纫加工等人才,每年累计培训服装相关专业人才近3000名。
除了定期培训,天门市还着力打造“乐业天门”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建立资源信息库,进一步增加在外人员对家乡纺织服装产业的了解和认同,同时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推动武汉纺织大学、天门职业学院等高校与市内服装电商企业精准对接,聚焦企业所需开展针对性教学,持续为服装电商产业输送专业人才。“全市目前服装电商从业人员已达16万人,其中轻技能岗月均收入4500元左右,技术岗月薪过万元,熟练工年薪可达15万元。”天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当“归雁”衔着技能与梦想从南方归来,当缝纫机的韵律与直播间的声浪在汉江之畔交织,天门服装电商产业早已不是县域经济版图里的单薄注脚——它是一条用针与线缝合机遇、用数据与物流编织未来的产业长河,在承接转移的浪潮中劈开了属于自己的航道,让内陆缝缀起全球市场的版图。(记者 余惠玲 见习记者 丛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