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邮储银行”)定点帮扶河南桐柏的开局之年。一年多以来,桐柏县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目标,立足畜牧产业基础,大力推广“三边一院”养殖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目前,桐柏县已经发展“三边一院”养殖基地70余处,盘活农村闲置用地2000余亩,养殖户户均年收入突破7万元。
用活养殖新模式
“三边一院”农牧循环养殖模式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康相涛提出,即科学利用田边、林边、沟边和闲置庭院进行特色养殖,形成“小规模、大群体”的生态养殖体系,实现群众“肉篮子”与“钱袋子”的双重充实。
“三边一院”模式首先解决了土地与环保制约难题,即不占用产粮地,而是利用田边、林边、沟边等闲置土地发展产业。吴城镇罗畈村针对林下养鸡特点,试验出每亩林地养殖50只—80只鸡的科学密度,同时推广“鸡粪+秸秆”堆肥技术,实现种养循环。
其次,“三边一院”模式破解了资源闲置难题。以浅山丘陵为主的固县镇新庄村通过多方投资,利用闲置的缓坡地带建设15棚养鸡大棚,由养殖户承租,每户每年可实现收入近4万元,大棚租金又为村集体每年增加3万元集体经济收入。
此外,“三边一院”模式还破解了农民增收难题,让农户在家发展养殖实现增收致富,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程湾镇苏扒村借力企业势能,投建1500平方米标准化鸡舍,通过“企业供雏+农户育成”的产业链延伸,将3000羽脱温鸡苗孵化,生产出土鸡蛋、生态鸡等特色产品。
打好两套组合拳
一方面,桐柏县以“院士团队赋能”破解技术和人才堵点。桐柏县推动院士团队赋能的农牧循环经济研究院与南阳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华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康相涛院士团队坚持每年来桐柏开展实地指导,已为立华牧业导入多项技术领先的科研项目;立华牧业持续为“三边一院”养殖提供优质鸡苗和技术指导,并保价回购。桐柏县创新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推进立华牧业与河南农业大学共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首批6名优秀毕业生已入驻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同时,桐柏县联合河南农业大学申报“科技副总”项目,重点突破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养殖场臭气综合治理等关键技术瓶颈,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另一方面,桐柏县以“金融赋能”破解资金和市场堵点。邮储银行聚焦乡村特色产业,推广“一业一策”“一企一策”服务模式,推动产业升级,累计投入近200万元专项资金实施“三边一院”工程。邮储银行构建立体化服务体系,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挂职副县长带领邮储支行团队走遍田间地头,为农户量身定做“三边一院产业贷”金融产品,目前已经为50余户养殖户发放400余万元贷款,为农户解决资金方面的后顾之忧。此外,邮储银行畅通市场渠道,利用“桐柏U礼”等销售模式,将“将军鸡”等有机农产品推向市场,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做强三大产业链
“三边”养鸡逐步形成富民产业。桐柏县在固县镇沈楼、新庄等5个村建成18棚生态鸡舍,创新“政府筑巢+农户育凤”模式,将公共资金注入基础设施,农户以微薄租金反哺集体,实现资源活化与利益共享双赢。
庭院养虫实现绿色循环发展。在推动养鸡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桐柏县通过仿生学原理,利用鸡粪、厨余垃圾等养殖黑水虻,黑水虻虫体烘干后又可以作为高蛋白鸡饲料,让昔日“污染源”蝶变为循环经济的“营养源”。
生态种植助力抢占市场高地。桐柏县联合农业院校专家团队驻点指导,将养殖基地产生的粪污发酵后制成有机肥,反哺林地苗木和蔬菜,形成“养殖—粪污—种植”的闭环,仅此项就让苗木和蔬菜施肥成本降低30%。
截至目前,桐柏县已有170户农户依托养殖产业每户年均增收3万余元,走地鸡、黑水虻、有机菜三大产业在降本增效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总产值达到3亿元。立华牧业今年将实现1800万羽出栏量,销售收入将突破5亿元,10家农村经济合作社年销售额突破50万元。
记者手记
在院士团队领航和金融支持的多重助力下,“三边一院”养殖模式正成为桐柏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农户在“三边”经济中觅得致富良方,桐柏县进一步增加了社会信誉、赢得了群众口碑,更为农村地区群众增收致富探索出先进经验,实现了农户增收、产业增效、企业增利、政府增信四方共赢。(本报记者 李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