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灯行动”点亮文化传承之光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日,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河街道办事处组织“亮灯行动”,以“陶瓷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知识普及+实践体验+全民宣讲”为抓手,搭建起“街社联动、家校协同、党员带头”的文化传承平台,通过趣味课堂播撒种子、亲子实践感受魅力、多元宣讲凝聚共识,让千年瓷韵走进寻常百姓,让陶瓷文化保护从“理念”化作“行动”。

知识小课堂,童声问学间播撒文化种子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文化传承亦是如此。”为让陶瓷文化深植童心,昌河街道联合各社区开设陶瓷知识特色课堂,用生动有趣的形式拉近孩子与传统瓷文化的距离。

在昌盛社区“从文化瑰宝到世界名片”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通过纪录片、陶瓷实物展示,为孩子们勾勒出景德镇陶瓷的千年脉络:从宋代青瓷的温润雅致,到元代青花的浓墨重彩,再到明清彩瓷的繁复精巧。孩子们听得入神,睁大眼睛紧盯展品,不时举手提问“青花瓷为什么是蓝色的?”“古代人怎么烧瓷器呀?”。志愿者们针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解答,当听到景德镇陶瓷曾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时,现场的孩子们高兴地说:“原来咱们的瓷器这么厉害!我以后要做一个陶瓷大师,继承并发扬好我们的陶瓷文化!”鲜活的课堂,让千年瓷文化在童声问学间扎下了根。

小手牵大手,实践创作中感受陶瓷魅力

“揉泥要用力均匀,塑形得先把基础轮廓定牢……”昌盛社区“指尖陶语”实践活动中,陶艺志愿者俯身为亲子家庭手把手指导制陶。孩子们专注揉捏,捏出憨态卡通、小巧杯碗;家长们在旁默契配合,细致修整作品细节。转入彩绘环节,素白瓷杯上很快绽放出明艳太阳、烂漫花朵与雅致传统纹样,满是童真与匠心。

而在景东安厦社区活动室进行的“陶瓷碎片拼画”亲子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家长与孩子分工协作,将原本闲置的陶瓷碎片细细拼搭,不一会儿,花朵、小动物等鲜活造型便跃然眼前,零散碎片在巧手下蜕变为独具创意的艺术品。“以前孩子总抱着手机不放,现在天天念叨着还想去做陶艺!”居民刘宜望着孩子手中的作品,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

通过“听历史、看实物、动手做”的联动模式,街道与社区协同发力,巧妙将陶瓷文化从“遥远概念”变成“触手可及的乐趣”。

多元化宣讲,全民参与中筑牢文化根脉

“有些古窑址因风化逐渐消失,不少老手艺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景东安厦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宣讲员用朴实的话语讲述陶瓷遗产的“生存危机”,居民们纷纷驻足聆听。展板前,几位老人掏出手机拍下内容,打算回家讲给孙辈听;互动环节中,大家围绕“如何保护身边的陶瓷遗存”展开激烈讨论,不少人主动提出要当“文化宣传员”。

为让居民直观感受陶瓷文化底蕴,昌河街道组织辖区居民、党员走进御窑厂北麓遗址。手工制瓷作坊的瓷土痕迹、明清窑作群的古窑砖、百年制瓷工业遗存与标志性遗迹,尽数映入眼帘。居民或俯身观制瓷工具,或驻足赏窑作建筑;党员化身“临时讲解员”,结合陶瓷史知识分享遗址故事。大家在触摸历史中,深刻体会景德镇陶瓷“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魅力,更坚定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信念,为陶瓷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街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楼栋宣讲”行动。梦园社区党员李亚大姐主动穿梭在楼栋、商铺间,发放陶瓷文化手册,讲解保护意义:“开展陶瓷文化保护,党员就得冲在前!”从集中宣讲到遗址参观再到入户普及,街道织密文化宣传网,让“保护陶瓷遗产”真正从理念走向实践,成为居民的共识与自觉。

下一步,该街道将建立健全陶瓷文化传承与保护机制,持续开展知识课堂、陶艺体验等活动,并积极探索“陶瓷+创新”路径——推动陶瓷与热门IP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同时,加强与陶瓷院校、非遗传承人合作,邀请专家授课、开展技艺交流,让千年瓷韵在代代相传中历久弥新。(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汪雅婷 徐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