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会东县的街头里巷,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火锅店里红油翻滚,食客们一边挥汗如雨地涮毛肚,一边端起玻璃杯猛灌一口深褐色的茶水,瞬间露出满足的神情。这杯让人“无辣不欢”却又能保持清爽的神奇饮品,便是老鹰茶。
日前,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天府森林粮库”和竹产业相关项目名单的公示,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老鹰茶现代产业基地上榜“天府森林粮库”现代产业基地。
消息传来,会东县绿康老鹰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友清难掩心中激动之情:“如今政策东风来,会东老鹰茶将形成从古树保育、生态种植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借助‘政府引导+科技赋能+市场运作’,开辟新赛道,驱动产业升级。”
《本草纲目》中记载,老鹰茶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功效。“粗茶淡饭”中的“粗茶”就是指老鹰茶,也是会东特色资源茶种。
8月20日,记者在会东县淌塘镇麻塘村老鹰茶现代产业基地的会东县绿康老鹰茶有限责任公司展出的三款精品老鹰茶,闻起来香气独特,有淡淡的类似松木的清香味,伴有樟木香,质朴持久。张友清给记者倒来一杯泡好的茶汤,尝起来口感醇厚,喉咙先涩后甘,相对于其他茶饮而言,滋味浓而口劲大。
“由于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老鹰茶不仅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还能够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这对于经常进行脑力活动或者需要减肥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非常适合的饮品。”张友清说,三款茶叶中,最贵的是“芽子茶”,每500克能卖到1000元以上,走俏市场。依托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电商销售,每年产品销售量达90%以上,基本上是供不应求。
走进绿康老鹰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这里筛选、分拣、分级、包装等加工设施设备完善。老鹰茶鲜叶在这里历经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多道工序,最终蜕变出醇厚的茶香。
老鹰茶树生长条件苛刻,喜爱生长在平均坡度39度、垂直高度接近200米的土壤环境中,与清泉为邻,得到富含微量营养元素的山泉水灌溉,促使茶叶全芽披毫,芽头饱满,而且山高雾多、光雾漫射,有利于促进茶叶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及特殊醇香成分形成。
面孔有点黝黑的张友清介绍,麻塘村地处高二半山区,昼夜温差大、漫射光充足,山陡坡急、山形险峻,垂直分布的土地资源,呈梯次布置,非常适宜老鹰茶种植。加上麻塘村土地湿润、气候寒凉、日照短等特点,成就了淌塘老鹰茶叶色青翠、滋味醇香、营养丰富、回甜甘美的优良品质。公司出产的老鹰茶凭借独特的醇香口感和绿色生态品质远销广东、云南、贵州等地,年销售收入超600万元,茶农年收入超300万元。
会东县林草局相关负责人郭成林介绍,麻塘村所在的“天府森林粮库”老鹰茶现代产业基地,辖区面积170平方公里,以种植、加工老鹰茶产业为主,通过套作烟草、粮油蔬菜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为辅。截至2024年,淌塘镇老鹰茶种植面积3000亩,集中连片2600多亩进入采摘期,产业已初具规模,基地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5072.8万元。
基地与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用工量累计达到5000多个工作日,每年可给当地农户增收200万元左右。通过订单生产、土地流转,就地务工、技术帮扶等方式带动基地内农户1490人发展老鹰茶产业,带动比例达76%,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基地的老鹰茶生态种植区不施化学肥料、不喷洒农药,不仅能提高老鹰茶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加基地附加值。”张友清介绍,基地老鹰茶平均亩产鲜叶2000斤,干茶叶500斤,平均土地单位产出效益达5085.7元/亩,高于县域平均10%以上。
2022年基地老鹰茶培育壮大项目获得了环评登记备案。
基地还制定了《产品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除草剂、化学农药使用方面严管、严控,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为实现产业生产信息化、智能化,基地安装有太阳能杀虫灯,黄、蓝板等防控系统,基地寄主植物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下,绿色防控率达到95%以上。
目前,经营主体正在积极申请基地老鹰茶为有机生态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基地内老鹰茶种源主要为乡土优良的老鹰茶品种,种子基地应用率全覆盖,基地优良品种达到了100%,辐射面积900多亩,辐射区良种覆盖率达100%。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老鹰茶种源决定着会东老鹰茶产业的源头供给与安全,是支撑老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张友清表示,将强化与科研院所的实质性合作,力争在重大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新突破,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良好的势头,极大鼓舞了张友清发展的信心:“我们原有的三个股东,计划引进新股东,开发系列新产品,比如火锅底料、凉茶等,已经和重庆的品牌方谈好,成立品牌分公司,推动老鹰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再添新力。”(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