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新质文化生产力”论坛破题从“文化热度”到“产业深度”的时代之问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8月29日,第二届“新质文化生产力”论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办。本届论坛以“内容创造价值”为主题,吸引了来自全国文化产业领域的300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参会,围绕内容生产、商业传播、价值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聚焦内容在文旅、商业场景中的应用与价值创造,推动山西文化与全国资源的对接,培育新质文化生产力。

论坛现场(席兆平 摄)

论坛由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中国美术学院联合主办,中欧校友会山西分会、中欧校友会浙江分会、中欧校友会安徽分会、中欧校友会河北分会、中欧校友会江西分会和中欧校友老龄产业协会共同协办,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与朗居设计集团承办。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党委书记马磊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许多地区虽坐拥丰富的文化资源宝藏,却普遍面临着“有流量、缺留量”的困境。文化资源要真正释放价值,既需要市场化力量的参与,更需要政府部门、产业界、学术界以及普通大众的共同投入。内容创造的关键在于深耕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方式满足新时代人民多样化和高品质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何在守正创新中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通过优质内容打造兼具知识分享、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的文化产品,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从“文化热度”向“产业深度”、从“短期获客”向“长远发展”的转变,是当前发展新质文化生产力亟待破解的时代之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由中国政府和欧洲联盟于1994年共同创立,连续多年在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百强榜单中连续多年位居亚洲第一,被誉为“欧中成功合作的典范”。中国美术学院多年来持续推动艺术创作与社会需求、文化传承与当代创新的结合,强调艺术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一种能够重塑空间、激发共鸣、赋能产业的新质生产力。本次论坛双方通过战略合作、实境课堂和项目共创,探索实践了艺术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旨在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跨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是教育层面的创新举措,也是服务国家文化战略的积极实践。

论坛期间,先后举行了主旨演讲和两场圆桌对话,全面呈现思想交锋与观点碰撞。在主旨演讲环节,多位学界与业界代表围绕“内容创造价值”的核心议题,分享了对文化资源深度开发、产业融合创新以及价值转化路径的思考与实践经验。两场圆桌对话,汇聚了来自文化产业、艺术创作和商业实践领域的多位专家。上半场聚焦“新质文娱生产力、新质文创生产力、新质文旅生产力、新质文艺生产力”四个维度,从故事叙述、数字化与技术赋能、文创平台建设、文创IP市场转化等方面展开讨论,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多元路径。下半场围绕“内容创造价值”主题,从厘清价值本质、剖析优质内容要素到探讨价值转化模式,深入交流了如何通过构建“大运营”体系整合内容生产、传播推广、用户体验与精细化运营,推动形成兼具流量热度、口碑积累与精神价值的新型文旅形态。

圆桌会议 (席兆平 摄)

山西作为论坛的举办地,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与独特的资源禀赋。从晋商智慧到非遗技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次论坛在太原举行,不仅为山西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全国文化产业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太原实践”。(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