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村位于安徽省绩溪县瀛洲镇,至今仍完好保留着明清时期的三街四门十八巷风貌,不仅有着“中国特色村”的美誉,还同时拥有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多张亮眼名片。这激起了我对村子的好奇:既是传统村落,又是国家级美丽乡村,那这个村是什么样的?
夏末秋初,怀着对这个古村落的憧憬,我看着他人对村里的描述,循着若干游客的足迹,走进仁里村。
在踏入村子的瞬间,时光仿若倒流。脚下是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青石板路,两侧是错落有致的明清建筑,马头墙高耸,像是在守护着一段段尘封的故事。村子保留着三街四门十八巷的古老格局,每一条小巷都是一段历史,每一扇木门都藏着岁月的密码。
沿着石板路漫步,我来到了仁里下祠堂,这座古老的建筑,如今被改造成了“民歌民谣部落”。民歌民谣部落集图文和数字化影像展陈、视听互动、采风传唱、研学体验为一体,踏入其中仿佛踏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幻影成像技术将传统民歌《十绣鞋》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那熟悉的旋律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焕发出新的活力。在这里,古老与现代完美融合,让人不禁感叹古村的现代芳华。
走出祠堂,街边的乡村书屋吸引了我的目光,书屋不大,却有着别致的韵味。木质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从古代诗词到现代小说,从历史典故到科学探索,应有尽有。屋内弥漫着淡淡的书香,几位村民和游客正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我随意翻开一本关于徽州文化的书,感受着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沿着小巷继续前行,一处处特色民宿和农家餐厅映入眼帘。这些老宅经过精心修缮,既保留了古建筑的韵味,又融入现代生活的舒适。我走进一家名为“和轩叁舍”的民宿,木质的梁柱、雕花的门窗,透着徽州建筑的古朴与典雅,屋内现代化的设施一应俱全,让人住得舒心又惬意。民宿的主人是位帅气小伙,他热情地接待我,通过交谈得知他曾是城市的白领,为了追逐乡村振兴的梦想,选择回到乡村创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仁里村,爱上这片土地。
村子里,非遗体验坊热闹非凡,几位老艺人正专注地展示着徽墨制作、竹编等传统技艺。他们手法娴熟,一块块黑色的徽墨在手中渐渐成型,一件件精美的竹编工艺品栩栩如生。我忍不住上前体验,尝试着制作一块徽墨。在老艺人的指导下,我小心翼翼地研磨、压制,虽然技艺生疏,但那份专注和热情却丝毫未减。在这里,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也对这些坚守传承的艺人充满了敬意。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古村的每一个角落,给古老的建筑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我坐在老街上,融入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几位老人在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妇女们在准备晚餐,生活的烟火气在古村的宁静中弥漫开来。一场民谣表演即将开始,歌声在古老的街巷中回荡,现代的旋律与古村的宁静完美融合。我被这场景深深打动,仁里村没有因为追求发展而失去生活的温度,反而把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的创意编织进了村民的生活里。
夜越来越深,村子渐渐安静下来。古老的建筑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而迷人。我住在民宿里,躺在床上,聆听着窗外的虫鸣声,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宁静。
离开仁里村的那一刻,我心里满是不舍。这个古村让我看到了文化与生活的深度融合,也让我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可以是经济的增长,还可以是一种文化的复兴与传承。“原真生活场景+非遗+徽文化+创意业态”,使千年古村成为徽文化活态传承的动人窗口。仁里村的烟火气与古韵,或许就是它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我相信传统村落的未来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只要我们用心去守护,用爱去传承,这些古老的村落就一定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