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永德县亚练乡坚持发挥党建引领的核心作用,立足资源禀赋,积极探索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实践出以临沧坚果与咖啡套种为核心的“万元一亩林”产业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了山区资源有限、单一种植效益不高的难题,实现了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林荫下的“黄金”组合
亚练乡地处滇西南,属亚热带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干湿季明显,具备临沧坚果和优质咖啡生产的自然条件。自2002年全县依托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推广种植澳洲坚果以来,亚练乡紧跟县委、县政府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始终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掀起大干坚果、咖啡产业热潮。
坚果生长成林需要时间,前期投入大、收益慢;咖啡虽投产较快,但单独种植需搭建遮荫网,增加了成本,且长期单一种植易导致地力衰退。面对这些问题,亚练乡党委牵头成立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学习借鉴全县坚果咖啡种植典型经验,利用作物生长习性的互补性,确立了坚果咖啡立体套种产业发展模式。截至目前,乡内现有坚果种植面积5.43万亩,种植区域覆盖全乡11个行政村,户均种植面积约7.5亩;全乡咖啡种植面积约581户3476.67亩,通过与坚果进行立体套种,将坚果作为咖啡的天然遮荫树,咖啡的早期收益弥补了坚果前期投入大、见效慢的不足,构建起“以林促咖、以咖养林”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科技赋能打造“示范样板”
亚练乡坚持党委统筹协调、村党组织推进实施、党小组和党员产业户整体联动的坚果咖啡立体产业链,在龙头带、强技术、造样板上下功夫。
乡上主动与本土规上企业永德县鑫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协商,在坚果收购上推动党组织领导下“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三方“协议绑定”机制,2024年,收购企业累计让利果农60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同时积极与县级龙头企业永德归亚咖啡庄园有限公司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亚练咖啡种植农户“抱团”致富,2024年,公司收购鲜果300吨,带动农户增收255万元,累计用工400余人次,带动群众务工增收7万元;整合企业技术员、乡农技站专家和本土专家,组建了一支“永不走的农技服务队”,依托现代农民培训工程,邀请上级专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全面提升坚果咖啡种植、管护、采摘技术;积极推行低空经济助农发展新模式,与永德县鑫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协商,组建临沧坚果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飞防”技术服务队,通过“飞防”措施,有效推进“质”和“量”的双提升,“虫口减损、坐果增收”双突破,同时实现亩均病虫害管护成本从120元降至20元,降幅达80%以上;积极开展“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活动,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农村党员率先进行套种试验,建设“党员示范田”,迅速点燃群众的种植热情。
“万元一亩林”不是梦
亚练乡让曾经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变成了名副其实“绿色银行”的关键在于打破了传统农户“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企业龙头带动,破解“销售难”和“价格乱”;乡村合作社枢纽联动,破解“受益窄”和“规模小”;科技服务驱动,破解“技术弱”和“成本高”等难题,构建了一个闭环式、可持续的产业链条。坚咖套种每亩综合产值稳定在10295元至14550元每亩,扣除每亩年均约4000元成本,亩均纯收入稳定在1万元左右。群众通过精细化管理以及坚果咖啡进入盛产期后产量的进一步提升,优秀示范户的亩均纯收入轻松突破万元已成为普遍现实,全乡套种面积已达2600亩,年综合产值提升2600万元,通过党建引领的精准发力,亚练乡“万元一亩林”结出了累累硕果。
“目前又要忙起来了,收完坚果收咖啡,去年大半年忙下来,咖啡鲜果卖了近6万元,坚果拉到村级收购点卖了3万多元,一年下来光这10多亩地能有个8万至9万元的毛收成。今年坚果丰产期也到了,一年收个10多万元应该没有问题。”文化村村民许正义站在自家林地里笑着说。(记者 郑义 通讯员 赵云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