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催熟产业红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这是我从山西引进的新品种,通过与当地花椒树嫁接,现在表现出叶子厚实、株体少刺无刺的特点,采摘便利,一天一个人可以采摘150斤左右,比地方花椒的采摘效率可以提高2倍至3倍。”8月末,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红光下村,见到69岁的苏万云老汉时,他在自己公司的千亩花椒种植基地,给前来调研的循化农商银行行长汪囡一行人介绍花椒长势情况。

依托循化县黄河岸边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优势,2007年在乡林业站工作多年的苏万云,积累了一定林业种植经验,他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1000多亩撂荒地,并瞄准当地“两椒”特色(花椒、线椒),开始种植当地花椒品种“大红袍”。

从当年的合作社,发展为今天的青海万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一路走来充满艰辛。“是循化农商银行给公司送来了‘及时雨’,给我们先后6次授信,累计贷款1500多万元。”作为万雲公司第二代“掌门人”,苏万云的三子苏小真交谈中充满感激。

在青海万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产品陈列室,三十岁出头的苏小真从花椒树的种植,讲到了嫁接品种的栽培,土地综合利用套种线椒、核桃,以增加收益。“公司下一步的打算是投资生产线,加工花椒油和花椒籽油,延伸产业链,扩大规模,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增收。”苏小真说,从育苗、除草、灌溉、采摘等,公司每年季节性用工要达到300多人(次),今年已发放劳务费70多万元。

“仅花椒一个作物品种,果实从绿到红,可以采摘四茬,价格从34元直到200多元,效益可观,联农带农效果直接且明显。”循化农商银行市场部负责人马瑞林说。

记者了解到,循化农商银行自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在循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纳入重点工作范畴,按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制定了《循化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信用县”创评工作实施方案》,形成了以县政府主导、循化人行牵头、其他成员单位配合、地方金融机构主推的工作机制,近五年累计向全县2.23万农牧户发放信用贷款20多亿元,向19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30”扶贫贷款1.29亿元,以务实举措有力支持了“三农”事业的发展。

此外,循化农商银行坚持以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评为抓手,全方位、深层次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信用“和美循化”。截至今年3月末,全县累计评定信用户1.9万多户、占全县农牧户总数的88%,信用村125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1%,信用乡镇9个、占乡镇总数的100%,于2023年6月成功创评“市级信用县”。

同时,采取信用免担保、利率优惠、科学计息、线上办理等措施,及时将农牧户信用贷款额度由5万元提高至20万元,近五年累计向信用户让利5300万元,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为稳妥有序扩大信用评级范围,循化农商银行以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主体为依托,创评“信用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推出“乡村振兴+”系列信贷产品,满足了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能人大户的信贷需求。截至今年3月末,已评定信用新型经营主体117户,累计授信金额2380万元。

与此同时,树立质量标杆,增强信用建设“牵引力”。以培育和开创诚信典范为导向,持续打造信用质量标杆单位,积极采取诚信教育、正向引导、“银村”联动等举措,全面推广农牧户信用贷款。截至目前,文都、尕楞、岗察等乡镇农牧户存量信用贷款余额达1.84亿元,户均贷款额度10多万元,连续十年保持了“零不良记录”。此外,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建立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将文都乡王仓麻村、清水乡瓦匠庄村、积石镇大别列村等一批原失信村修复为信用村,持续深化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记者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