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云县锚定 “一号产业” 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崛起成山东省级标杆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山东北大门” 的德州庆云县,正以锂钠电新能源产业为笔,书写着一场从 “产业破局” 到 “集群领跑” 的转型答卷。近日,记者走进庆云县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车间内机械臂精准作业,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正变身储能设备、电动农机核心部件;园区外,低速无人配送车穿梭街巷,共享换电柜为快递骑手提供 “一分钟补能”—— 这幅 “绿色动能” 图景,正是庆云县将锂钠电新能源作为 “一号产业” 深耕三年的生动缩影。

战略领航:从“零起步” 到 “全链条”,构建产业生态闭环

“2022年换届之初,我们看准‘双碳’战略下能源转型的机遇,依托绿电资源和材料基础,把锂钠电新能源定为‘一号产业’,举全县之力推进。” 庆云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省首个县级 “纯绿色电网”,庆云县新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达86万千瓦,绿电供应量是社会用电量的 1.5 倍,总投资 11 亿元的三峡新能源储能电站已全面并网,为产业发展筑牢 “绿色能源底座”。

三年间,庆云县通过“顶格推动 + 专业布局”,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 “一号产业” 领导小组,编制《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中庆新能源绿色近零碳产业园,分为 A、B、C 三区,覆盖电芯生产、电池材料、梯次利用全场景,形成了“材料零转运、技术零壁垒、废料零出园” 的融合生态。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引进总投资 117 亿元的 43 个项目,构建起从电池材料(长信化学 NMP 全国市场份额 30%)、电芯(承曦新能源 32700 型电芯远销海外)、PACK 到共享出行、储能系统、无人驾驶,再到后端梯次回收利用的垂直全产业链,2024 年成功入选 “山东省锂钠电新能源特色产业集群”。

企业扛旗:技术创新破局,龙头引领集群成长

在山东绿能环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台模组检测柜正在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SOH 体检”—— 仅需一个充放电循环,就能测出电池容量、内阻等关键参数,且模组间可交换充放电,电能损耗不足 10%。

“我们是山东省首家通过工信部认定的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白名单’企业,年梯次利用产能达 2.5GWh,自主研发的 BMS 控制板可覆盖 12V—100V 电压区间。” 山东绿能环宇低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晓辉介绍,企业创新推出 “骑士之家” 换电项目,为快递骑手提供梯次利用电池,目前已进驻 50 余城;同时联合清华大学研发农村智能微电网,项目获评 “全国创业大赛绿色经济赛道一等奖”。

绿能环宇的成长,是庆云县企业集群发展的缩影。山东承曦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作为近年落地的骨干企业,投资8 亿元建设 4 条锂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其锰酸锂电池成本比磷酸铁锂电池低 10%,可在 -20℃至 60℃环境稳定放电,年销量超 3000 万只电芯,70% 销往印度、印尼;山东长信化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国最大 NMP 供应商,新上纳米导电剂项目,跻身行业综合实力前 50 强;德州安钠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山东新品源电池有限公司则在钠电池领域突破,前者与 “骑士之家” 合作的钠电换电在长春运营,后者建成全国首条数码钠电池生产线,日产 30 万只电芯供不应求。

场景赋能:“三个共享” 拓市场,打造绿色应用样板

“以前加油得等,现在换电一分钟就好,电池安全还有预警。” 在庆云县 “骑士之家” 换电站,快递骑手王师傅熟练完成换电。这是庆云县探索 “能源 + 交通” 融合的生动实践 —— 依托锂钠电产业基础,当地推进 “共享运力、共享出行、共享换电” 三大工程,已投放低速无人配送车 12 辆,运营线路 32 条,运输成本降低 30%—50%;布局共享换电柜覆盖多场景,兼容 48V、60V、72V 多类型车辆电池;推动全县 1.1 万座民营加油站转型 “加能站”,引进 5 家充电桩企业,抢占 “油电一体化” 新蓝海。

“下一步,我们要把‘三个共享’拓展到全国 500 个县(市、区)。” 庆云县 “一号产业” 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根据规划,到 2028 年,庆云县锂钠电新能源产业产值将突破 160 亿元,其中电池回收利用产值超 50 亿元;将建成 “光储充” 一体化光伏电站 1000 个,运营无人驾驶物流车 2.5 万辆,构建起 “覆盖全国、辐射全球” 的新能源循环经济新范式。

从“山东北大门” 的区位优势,到 “一号产业” 的战略定力,庆云县正以锂钠电新能源产业集群为支点,撬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为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 “庆云样板”。(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