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开方”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活力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江西省南城县,这座孕育了中华老字号中药“建昌帮”的千年药都,正凭借金融“活水”的精准滴灌,让古老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南城监管支局紧扣国家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举措,以“金融+产业”模式激活中医药全产业链,不仅让“药不过建昌不灵”的美誉重放光彩,更将产业振兴的根基深扎乡村大地,铺就了一条文化传承与乡村共富的特色之路。

金融精准施策:为产业振兴注入“强心剂”

面对中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转型慢等问题,南城县金融系统打出“组合拳”,以创新举措破解发展瓶颈。

绿色通道提速增效。针对中医药重点项目,南城县银行机构与南城县工业与科技创新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深化合作,通过“调评合一”(评估流程前置)、“大马拉小车”项目评估后置等机制,将审批时间压缩50%以上,确保资金快速直达实体。目前,全县中医药产业贷款余额达1.3亿元,为中医药发展、传承创新提供了坚实支撑。

创新模式破解抵押难题。南城县银行机构联合南城县创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推出“保证金担保贷款”,由担保公司存入保证金,银行按比例放贷,利率与LPR基本持平。这一模式让缺乏抵押物的中小药企“轻装上阵”,江西同善堂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借此获得资金支持,实现了从传统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跨越。

数字赋能智慧升级。为推动中医药产业与数字技术融合,南城县金融机构重点支持智慧中药房建设,南城县智慧中药房项目获得490万元贷款支持,实现处方在线传输、中药自动炮制煎煮,破解了传统药房库存受限、专业人才不足等痛点,年服务患者超10万人次,成为中医药数字化转型的“样板”。

产业根深叶茂:从文化传承到全链发展

金融“活水”的滋养,让“建昌帮”中医药产业实现了从单点突破到全链条升级的蜕变,更激活了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的内生动力。

传承之火生生不息。全国劳动模范、建昌帮药业有限公司南城分公司生产技术操作员陈小兰,为了将建昌帮的千年炮制技艺传承下去,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传授给年轻学徒,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择优挑选50名新生加入“建昌帮”传承人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合作构建起“大师带徒+院校育才”的人才梯队,为产业发展储备了中坚力量。

产业链条向乡村延伸。为从源头把控药材品质,南城县政府联合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共建600亩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加挂“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源中心新品种选育基地”等招牌,培育出枳壳、黄栀子等优质品种。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展至4.1万亩,形成“科研+繁育+种植+加工”的全产业链格局。

乡村振兴蝶变:药田变“金田”,农户笑开颜

中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农民在“家门口”共享发展红利。

种植户端稳“药罐子”饭碗。里塔镇廖坊村药农刘向阳的12亩枳壳田,亩产干枳壳600公斤,以每公斤16元的价格畅销市场,年收入达11.52万元。“以前外出打工一年攒不下3万元,现在种药材不用奔波,收入翻了几番。”刘向阳的喜悦道出了全县1300余户药农的心声。目前,南城县中药材种植户户均年创收近10万元,中药材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草”。

乡村振兴有了“强引擎”。中药材种植基地带动了仓储、物流、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徐家镇、里塔镇等乡镇依托药材种植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正如村民所说:“地里种的是药材,长的是希望,乡村振兴有了实打实的奔头!”

从金融创新到产业振兴,从文化传承到乡村共富,南城县以“建昌帮”中医药产业为纽带,书写了一段“金融赋能、产业兴乡”的精彩篇章。未来,随着更多金融资源的持续注入,这座千年药都必将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更大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中医药力量”。(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孔赞春 官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