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好“丰”景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金穗飘香。走进四川省丹棱县,从高粱地到水稻田,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轰鸣的收割机穿梭田间,农人欢笑、粮食满仓,好一派丰收景象。

近日,在丹棱县仁美镇光明村的高粱种植基地,600余亩高粱连成一片,伴随着收割机的轰鸣声,一株株高粱被快速卷入机械,脱粒、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今年我们村种植的优质高粱预计产量达15万斤,按照当前的收割进度,一周内就能全部颗粒归仓。”光明村党总支书记文露的话语中满是丰收的喜悦。

这份丰收的成果,离不开当地的精准服务与科技的有力支撑。为保障高粱丰产增收,丹棱县从选种、播种到田间管理,全程为种植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同时,积极推广无人机播种、机械化收割、绿色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高粱的品质和产量,更降低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目前,当地已与多家粮食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为高粱销售打通了稳定渠道,让种植户安心种、放心卖。

“以前收高粱全靠人工,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大型收割机,一小时能收割三到五亩地,效率比人工高太多了。”收割机师傅文华桥一边操作机械,一边介绍。机械化作业的普及,让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方式成为历史。

而在丰收之后,光明村还有更长远的规划。“接下来将把这片高粱地打造成百亩向日葵基地,以花为媒吸引市民游客前来赏花、露营、研学,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让土地产生更大价值。”文露介绍。

水稻迎来收获季(陈静 摄)

水稻卷起千层浪,淡淡稻香扑鼻来,丹棱县8万亩水稻同样也迎来收获季。在丹棱县安溪河流域万亩粮油产业带,种粮大户方聪的680亩水稻基地里,三台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金黄的稻谷源源不断涌入运粮卡车,“今年水稻产量比往年提升了10%,预估每亩产量1000斤,稻谷售价每公斤5元,算下来收益很可观。”2022年,方聪成立了丹棱县优科粮油专业合作社,将自己的水稻种植经验向村民推广,带领大伙儿一起增收致富。

“种出好粮,才能卖好价!我们今年首次尝试了稻鸭除草技术,每亩田直接节约200元人工成本,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良法增效,经过多次实践,如今,方聪的粮油生产基地不仅是产量提升的“示范田”,更是科学种植的“试验田”。作为丹棱粮油生产的主阵地之一,基地构建了完善的生态防控体系,用生物农药替换化学农药、有机肥替换化肥,还安装了诱虫板和诱捕器,经检测产出的大米达到0农残标准,稻米品质大幅提升,凭借过硬品质赢得市场青睐。

“从耕地、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作业更是为基地增产增收筑牢了根基。以前几十个人干的活,现在几台机器几天就能完成。”方聪感慨道,机械化与生态种植的有机融合,让稻田连年实现丰产增收。

丹棱县立足安溪河流域资源优势,持续打造4万亩粮油产业带,形成了以稻油轮作为主,稻菜轮作、稻药轮作为辅,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多元化种植模式,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打造了“美田弥望、稻谷飘香”的田园景观。丹棱县今年粮食预计总产量达5.5万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记者 戚原 通讯员 陈静 杨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