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赣北丘陵,晨雾还未散尽,在江西省乐平市高家镇鑫利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里已是一片热闹景象。脱贫户唐火生扛着锄头穿梭在齐腰高的岗梅丛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近年来,乐平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充分利用林下空间推广“林药套种”生态模式,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使得岗梅成为富民“金钥匙”,乐平市已成为全国岗梅供应集散中心。
岗梅地里刨出“金饭碗”
“这岗梅就是咱老百姓的‘摇钱树’,在基地干活一天能挣150块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啦!”今年48岁的唐火生,曾是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过去,家里几亩薄田仅够糊口,为了挣钱他常年在外打零工,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还照顾不了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那时候最怕家里人生病,一场病下来,几年的积蓄就没了。”回忆起从前的日子,唐火生语气里满是辛酸。
转机出现在2020年,乐平市国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临港镇推广岗梅种植,建起了规模化的岗梅基地。得知基地招工时,唐火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顺利入职,公司还派技术员手把手教他种植技巧,从种苗培育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讲解得细致入微。
“刚开始我啥也不懂,连岗梅和杂草都分不清。”唐火生笑着说,“技术员天天在地里陪着我们,教我们怎么施肥、怎么修剪,慢慢地我也成了‘土专家’。现在我负责管理5亩岗梅田,除了固定工资,年底还有奖金,去年一年挣了3万多块,家里的日子终于有了盼头。”
岗梅产业带活乡村风气
在乐平,像唐火生这样因岗梅产业受益的农户还有很多。高家镇夏家村村民夏爱兰,也是岗梅基地的常客。每天清晨,她都会准时来到合作社,和其他村民一起采收岗梅。“以前村里的林地都荒着,光长草没收益。现在种上了岗梅,我们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天能挣120块,一个月下来能有3000多块收入,比种庄稼强太多了。”夏爱兰一边麻利地采收岗梅一边说。
自从发展岗梅产业后,村里的闲置林地被充分利用起来,种植基地常年有200多人务工,人均年收入达5万元。
乐平市的岗梅产业能有如今的规模,离不开当地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探索。乐平市充分挖掘林地资源和气候优势,推广“林药套种”生态模式,在高大乔木林下种植岗梅,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缩短了收益周期。
“岗梅5年就能收成,相比杉木26年的主伐期,大大提高了林地的经济效益。”乐平市林业局产业股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而且这种模式还能减少杂草生长,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岗梅托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眼下,乐平市的岗梅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市林下套种岗梅面积超过6万亩,年总产值达到9600万元,带动当地农民年增收总量达3180万元,户均增收超2.8万元。同时,乐平市还计划未来3至5年内将岗梅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以上,实现初加工产品年供应量6万吨,占据全国70%的岗梅市场份额,打造全国岗梅供应集散中心。
在乐平市岗梅交易市场,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采购。“乐平的岗梅品质好、产量大,我们每年都会来这里采购,和当地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来自广西的药材商李宜说,“这里的岗梅不仅供应给国内各大药企,还出口到国外,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随着岗梅产业的不断发展,乐平市还带动了运输、包装等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个,吸引了众多农村劳动力返乡就业创业。“以前我在外地打工,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现在回到家乡在岗梅基地上班,既能照顾家人,又能挣到钱,心里特别踏实。”返乡创业青年王小明说,他还成立了家庭农场,种植了20亩岗梅,在公司的帮助下,去年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从昔日的闲置林地,到如今的“金山银山”,乐平市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广“林药套种”生态模式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让岗梅成为富民的“金钥匙”。未来,乐平市将进一步扩大岗梅种植规模,完善交易市场体系,巩固其在全国中药材产业链中的领先地位,让更多百姓通过岗梅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书写乡村振兴的美好篇章。(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吴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