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城西南,一座始建于东晋时期、承载1700余年历史的古村——代村,正以令人惊叹的蜕变,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从20世纪90年代负债380多万元的“脏乱穷”村落,到2021年村集体各业总产值突破38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7.2万元的“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代村在时代楷模、村党委书记王传喜的带领下,以党建为魂、产业为基、抱团为径,走出了一条“农工贸一体、三产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共富”的乡村振兴特色路,其农、文、旅“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更成为全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板”。
党建铸魂
“听党话、跟党走,是代村发展的根与魂。”这是王传喜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代村突破发展困境的核心密码。1999年,31岁的王传喜接过代村发展“接力棒”时,面对的是村集体负债累累、土地零散经营、干群人心涣散的“烂摊子”。作为中共党员、农民高级农艺师,他深知“组织强则乡村强”,当即带领村党支部确立“新型集体化”发展路径——通过整合1300多户农户的零散土地、盘活闲置资产,破解“人地不均”难题,同时下设5个党支部、凝聚106名党员力量,建立“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机制,彻底扭转村干部“等靠要”思想。
这份坚持很快迎来成效,代村逐步摆脱贫困。2019年,为推进“田园新城”建设,代村牵头成立现代农业产业园联合党委,将组织力量注入周边12个村庄,通过“统一规划、分片施策、党员带头”,打破村域壁垒,让曾经“基层组织涣散”的村庄,也走上了“抱团发展”的快车道。
王传喜的个人担当更是成为组织建设的生动注脚:作为挂职兰陵县委常委、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代表,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称号,以“攻坚克难、埋头苦干”的沂蒙精神,为全村党员干部树立了“为民办实事”的标杆。
抱团共富
“代村富了不算富,周边村庄一起富才是真的富。”在王传喜的理念中,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全域共兴”。2018年,针对周边11个村庄“生态差、产业弱、收入低”的现状,代村提出建设“田园新城”项目,规划以代村为中心,覆盖南小庄、北小庄、晒米城前等12个村庄及国营农场,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惠及人口2.6万,计划总投资200亿元,成为兰陵县“六城同建”的核心工程。
为让“田园新城”既见“城市功能”,又留“田园风光”,代村专门聘请上海复旦大学规划设计院制定“一主五新”社区规划与“五区一带”产业规划:“一主”即以代村为核心活力区,“五新”则打造5个功能配套新村;产业上,通过农业企业园、中心活力区辐射带动,推动周边村民从“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创业商户”转型。如今,连接各村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田园新城”内已入驻企业、科研单位20家,投资超18.85亿元,多家农产品精加工企业达成合作意向;运粮河文化公园、新安居工程相继落地,“新天地·兰园”项目更获评“省优工程奖”,让村民实现了“住有所居、居有所美”。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现在在农企园上班,每月能挣4000多块钱,家门口还有公园!”家住北小庄村的村民李建国的感慨,正是建设“田园新城”民生成效的缩影。截至目前,“田园新城”已带动周边村庄超2000人就业,村民人均纯收入较2018年增长近30%。
产业赋能
走进兰陵国家农业公园,10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内绿意盎然,“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精神谱系馆、农业科技馆内游客络绎不绝——作为全国首个国家农业公园,这里不仅是代村农文旅融合的标杆,更年均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超1亿元。从2013年开园至今,公园已建成锦绣兰陵、兰香东方等十几个室内场馆,配套荷兰风情园、荷花湿地等室外景观,更融入兰陵·中国知青村红色资源,成为集“农耕体验、研学旅游、红色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为全国乡村旅游提供了“代村方案”。
现代农业是代村产业的“压舱石”。在规划占地1万亩的农业企业园内,“五区一带”布局清晰:农产品精深加工区里,代村集体企业兰陵新天地蔬菜食品有限公司的8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年加工蔬菜20万吨,生产的AD脱水、FD低温冻干产品远销日韩,与康师傅、今麦郎等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智慧农业种植区推广农业4.0系统、水肥一体化技术,1万亩自营农场年产大蒜、牛蒡等沂蒙特色农产品,依托兰陵县“山东南菜园”500万吨蔬菜年产量优势,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覆盖。
商贸与人才则为产业注入“加速度”。始建于2010年的代村商城,以“两专一综合”(建材、瓜果专业市场+综合市场)布局,占地800余亩,入驻商户3000余家,年交易额数十亿元,涵盖蔬菜瓜果、五金家电、仓储物流等多元业态,获评“山东省文明诚信市场”;新农人培训中心占地200亩,依托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资源,聘请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数十名专家授课,为乡村振兴培育了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实用人才。
文化铸魂
在“印象代村”东大门内,一座青砖黛瓦的仿明清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是2019年落成的代村村史馆,2000平方米的建筑内,9个展区通过声光电技术、实物雕塑,串联起代村1700年的历史。
兰陵·中国知青村则为代村文化增添了“怀旧底色”。依托原国营苍山农场知青兵团旧址复建的知青村,占地800亩、房屋500多间,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保留了知青广场、人民公社大队部、知青民宿等时代建筑。在知青村的中国知青馆内,“齐鲁大地”“红色海疆”“后知青时代”等板块,集中展示了全国各地知青的奋斗故事,如今这里已成为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均接待研学团队5万余人次,让“知青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从负债累累到产业兴旺,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富,从千年古村到“希望之城”,代村的蜕变,是党建引领的生动实践,是三产融合的成功探索,更是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如今,代村正以“田园新城”建设为契机,向着“全国乡村振兴先行样板、共同富裕示范区”的目标迈进,为更多乡村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振兴密码”。(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