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桥镇抓实干部队伍建设 赋能桃源新城高质量发展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三星村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行走的思政课”正生动上演,南湖革命纪念馆宣讲员化身“王会悟”,带领78名青年干部“穿越”中共一大南湖会议现场,凤桥镇青年干部以“大三星”片区的发展故事,诠释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这一幕,正是凤桥镇围绕高质量发展需求,破解青年干部实战经验欠缺、专业能力与发展适配不足等短板,构建“思政铸魂、联建提能、实战见效”干部培养体系的鲜活缩影。近年来,凤桥镇推动150余名干部在一线淬炼成长,以队伍强能为桃源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硬核动能”。

思政铸魂,以红色基因筑牢干部思想根基

“干部队伍的战斗力,首先源于思想的凝聚力。”凤桥镇党委书记黄凌云表示,作为红船起航地旁的乡镇,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干部培养首位,以红色基因破解思想淬炼不深、理论转化不足的难题。

破题的关键,在于将红船精神融入干部成长全链条。2025年正值“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凤桥镇联合南湖区委组织部、南湖革命纪念馆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改变传统“课堂灌输”模式,通过情景剧演绎、实地研学等形式,让干部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初心使命,截至目前已开展活动4场次,覆盖干部300余人次,12名青年干部通过“红船精神·青年说”微党课比赛,将红色故事转化为基层治理“活教材”。

与此同时,凤桥镇持续深化理论学习载体建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平台,开展红船精神、城乡融合发展等专题学习11场次,确保全镇干部参学率100%。依托三星培训中心,扩容“凤进新声”金牌宣讲队,从全镇选拔20名骨干,推出“菜单式”宣讲目录,开展巡讲22场次,推动理论学习从“被动听”变为“主动讲”,让干部在传播中深化理解。

联建提能,构建全域协同干部育人生态

“跨域协作、资源联动,是破解乡镇干部培养资源有限的核心路径。”凤桥镇党委委员胡晓骏表示,基于这一理念,凤桥镇积极借鉴区域协同发展思路,构建起“思政联学、专业联训、实战联攻”的“三维联建”机制,推动干部在多方联动中补齐能力短板、提升综合素能。

凤桥镇与南湖革命纪念馆、嘉兴市农业科学院、嘉兴市南湖投资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以“理论联学+实践联训+课题联研”模式,组织青年干部分批跟岗实践,让干部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学习先进经验、提升专业能力。针对在政策解读、项目招引、基层治理等领域的能力需求,开设“我是实干家”干部讲堂,采用“4+X”课程体系,以政策解读、项目招引、基层治理、公文写作4大模块为必修内容,并根据当前工作重点和干部实际需求,灵活设置舆情应对、应急管理、乡村振兴等特色课程。截至目前,“我是实干家”干部讲堂已累计开展5期,有效提升了干部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履职能力。

实战见效,以实干担当夯实桃源新城发展硬支撑

“干部培养的成效,最终要靠实践成果来检验。”凤桥镇始终坚持需求导向、“培”“训”一体,推动干部能力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为桃源新城建设筑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凤桥镇启动“桃源先锋”四大提能行动,将“大三星”乡村振兴联合体、多田套合等6个重点项目设为“一线练兵场”,78名镇村年轻干部投身项目服务、征地拆迁。在新篁老粮站区域征迁工作中,攻坚小队发扬实干精神,仅用两个月实现100%签约,不到3个月达成100%腾房,展现“凤桥速度”。

在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领域,攻坚团队同样交出了亮眼答卷。2025年上半年,多田套合项目6000亩立项面积全部签约,2500亩竣工待验收,预计年底前可新增补充耕地不少于5800亩,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奠定了坚实基础。“大三星”攻坚团队发起片区“同星共富”行动,招引“桃气神猴”等8个业态,撬动社会资本超2000万元,基本实现片区内村集体运营空间“零闲置”,开发全市教学点位60余个,承接90余班次培训班。在特色产业发展方面,凝聚上下游31个党组织协同推进水蜜桃“统购统销”,签约5家市区农贸市场,举办3场“品桃季”购销洽谈会、40余场“双进双购”活动,亩均效益突破1.8万元,在全国桃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作推介交流,让凤桥水蜜桃走出浙江、远销长三角。

凭借在干部队伍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凤桥镇入列省级中心镇、三星村入选省级重点村,“大三星”片区成为全省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现场会考察点,并入选全省片区组团发展“八大模式”实践案例,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影响力,为桃源新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更强信心和动力。

未来,凤桥镇将继续深化干部队伍建设,不断优化“思政铸魂、联建提能、实战见效”培养体系,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更加坚实的人才支撑推动桃源新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记者 曾庆华 通讯员 陆欣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