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陇南分行支持农户发展特色产业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八月骄阳炙烤着洛峪镇崔马村的梯田,马成会躬身于浓密的款冬花叶丛间,汗流浃背。他目光专注,粗粝的手指灵巧拨开层层绿叶,精准探向植株基部。剪刀“咔嚓”作响,稳准狠地剪下枯黄卷曲的病烂叶片,随手丢入脚边的竹筐。“热天根脚不透风,烂叶招病,除了烂叶,款冬花才能开好开大!”他低语着抹去额角滚下的汗珠,那汗珠砸在灼热的土地上瞬间不见。

田埂旁的三轮车边,竹筐渐满,堆起萎蔫的败叶,散发出腐败的微酸气息——这看似废弃的劳作,正是为了剔除病弱,让那些深藏绿意、被誉为“钻冻金”的款冬花,能在秋风起时积蓄起更纯粹的力量,去融化这里的穷冬。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农行陇南分行依托金穗“惠农通”工程、惠农贷款、“三农”金融辅导,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55.32亿元,惠及11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马成会就是其中的一个。

款冬花好管理,投入少、利润高,是促农增收的好产业。在政府支持下,崔马村引导本村合作社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在农行惠农资金的帮助下,持续扩大款冬花种植规模。昔日的撂荒地如今已变身成为冬花中药材集中种植地,长势喜人的冬花,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中药材产业是崔马村的‘金饭碗’,必须擦得更亮、端得更稳!”崔马村党支部书记马赐才介绍。

脱贫只是起点,增收致富才是目标。种植款冬花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还为村民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2012年成立的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就是当地脱贫户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的富民产业。

2018年到2021年,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广鸿引进先进设备;2022年到2023年,300万元的贷款支撑广鸿度过市场难关;2024年到2025年,300万元的贷款帮助广鸿扩大收购规模;2025年,又是一笔300万元的贷款助力其延长产业链条。在广鸿中药材合作社大力发展的过程中,农行陇南分行从未缺席,在信贷资金的强劲助推下,广鸿扶贫车间和扶贫成果巩固就业工厂成功落地,仅2023年营收就超过1亿元。

产业壮大最终落脚于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农行陇南分行积极引导广鸿合作社构建紧密、稳固的联农带农机制,“配股分红带动、入股分红带动、订单产业带动、社内务工带动、土地流转带动、电商销售带动”,六种带动方式协同发力,当地农户增收路越走越宽。当地农户鲁玉伟对此深有感触:“以前种点药材,愁技术、愁销路。现在跟着合作社干,农行给合作社贷款壮大了规模,技术有人教,药材不愁卖,我一年在合作社务工加上自己种药材,收入快10万元了,日子真有奔头!”目前,该模式已帮扶当地1200多户农户通过雇佣劳动、订单交易、土地流转等形式生产致富。

“支持一个产业、繁荣一片区域、带动一方百姓”,昔日贫困户马成会,如今不仅自家种植款冬花,还带动了周围的亲戚朋友,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齐发力,年收入稳稳超过10万元。

 “我今年6月又从农行贷了5万元,打算扩大下种植规模,我们邻居的儿子也说不去打工了,回来种冬花可更赚钱哩!”如今在崔马村,中药材种植产业如一条强韧金线,将越来越多农户织入增收网络。从2021年至今,农行陇南分行累计发放中药材产业贷款44.76亿元,精准支持3.69万户农户生产致富。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昔日的贫困印记已随晨雾消散,在产业蓬勃生长的节拍中,一个村庄的振兴故事正踏着泥土芬芳,在陇南大地上持续书写崭新篇章。(通讯员 李欣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