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一个清晨,湖南南县德星湖龙虾收购厂内机器轰鸣,5万斤小龙虾正在自动化分拣线上穿梭,企业负责人姚赛军站在冷库前感慨:“没有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就没有今天的德星湖。”
在洞庭湖畔的南县三仙湖镇,提起姚赛军的名字,当地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从深圳返乡创业的企业家,如今不仅是南县稻虾全产业链协会副会长,更带领着乡亲们走出了一条“稻虾共作”的致富路。
2009年,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姚赛军返乡后流转30亩土地试种优质稻,2015年通过三仙湖信用社10万元贷款将规模扩至千亩,当年纯利70万元的佳绩让周边农户看到了希望。2018年,姚赛军敏锐捕捉到稻虾种养的商机,在农商行200万元信贷支持下建成标准化厂房,引进自动化分拣设备,建成400吨冷库,逐步构建起“养殖-加工-销售”全链条。“稻虾共作让亩产效益翻了3倍。”姚赛军算了一笔账,通过“两季稻+一季虾”模式,每亩纯收入超过4000元。如今他的基地已带动30余名村民常年务工,农忙时节用工超百人,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
这份发展底气,源自湖南南县农商银行持续15年的金融支持。作为全县稻虾产业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南县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稻虾贷”“土地流转贷”“供应链商圈贷”等专属产品,支持稻虾产业发展。特别是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整村授信、移动办贷等举措,实现“春耕贷款送田埂,丰收资金到账快”的金融服务。
南县农商银行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构建起“信贷支持-技术升级-品牌增值”的良性循环,金融“活水”浇灌出万亩稻虾田。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南县农商银行正以更精准的金融服务,书写着“金融助农”的新篇章。(通讯员 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