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散都苏木光荣村田间,处处涌动着生机。走进村民李宝贵家的二茬白菜地,一垄垄青翠欲滴的白菜秧苗整齐排列,灌溉水顺着田垄缓缓流淌,滋润着每一株幼苗,在阳光映衬下,连片的绿意俨如“绿色花海”。蹲在田垄间查看菜情的李宝贵,手抚菜叶笑得开怀:“我家种的头茬香瓜7月就丰收了,2亩地共收获8000斤,纯收益约1.5万元。8月中旬我们整理好土地,紧接着种了大白菜,按往年收成算,2亩地预计能收白菜2万斤,等到10月末出售还能再赚1万余元。”
这份“一年两收”的喜悦,是李宝贵摆脱“玉米单一种植”困境后的新收获。此前,他家4亩地全种玉米,“虽说不用太费心,但纯利润最多也就5000来块,遇上旱涝天气,产量还得减。”李宝贵坦言,看着日子没太大起色,他早就想换换种植方式,可既没技术,又怕承担风险,一直没敢行动。
转机出现在他与岳父的一次家常聊天中,有着30多年种植瓜果、蔬菜经验的岳父,结合光荣村实际提出建议,可以试试种植香瓜和西瓜,售卖后土地闲置下来还能“二茬”种植白菜、萝卜。说干就干,2024年开春,李宝贵揣着多年攒下的积蓄,拿出一万多块钱买种子、有机肥,又添置了灌溉水管。如今,他通过“瓜菜轮作”实现稳定增收,种瓜每年零售纯利达2.5万元到3万元,白菜能收入1万元,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李宝贵的成功,为光荣村农户开辟了新路子。“村里以前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李宝贵改种成功后,很多村民上门请教,想跟着试试,他都耐心地教。”散都苏木光荣村党支部书记李香莲说。为帮更多农户把“好模式”变成“好收益”,村“两委”主动发力,一方面组织种植技术培训,邀请旗农技员从选种、施肥到田间管理全程指导;另一方面积极联系周边农贸市场和供销社,提前对接销路,让农户不用愁种、更不愁卖。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光荣村逐渐形成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越来越多农户加入“瓜菜轮作”队伍,真正实现从“一茬作物”到“两季丰收”的转变。
光荣村的实践,是散都苏木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散都苏木精准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玉米、大豆单产提升项目,帮助农户在有限土地上争取更多收益。同时,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带动”模式,持续鼓励各村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多种种植作物与种植方式。如今,从光荣村的“瓜菜轮作”到全苏木的特色产业探索,散都苏木正以接地气的实践,让土地“活”起来、农户腰包“鼓”起来,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绘就出“地增产、人增收”的乡村振兴新图景。(记者 宫立灵 通讯员 王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