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调解室的高效处理,不然这笔款项不知道何时才能厘清!”近日,在重庆市江津区枢纽港产业园“渝事好商量”调解室内,一场因未签订正式合同导致工程结算存在严重分歧的项目纠纷得以成功化解。在调解员联合第三方专家实地调查、精准核算,并多次组织沟通协商细节后,最终方案获双方认可。两家企业互谅互让,当场签订协议并完成转账。
“类似这样因‘口头约定’引发的纠纷,在产业园并不少见。”江津区支坪司法所所长吴双一边整理调解案卷一边介绍,“不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忙于抓生产、赶进度,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事前往往觉得‘没必要’,出了问题才意识到‘说不清’。”
为切实帮助企业省心省力、避免小纠纷升级为大麻烦,今年4月,江津区支坪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支坪片区)成立“渝事好商量”调解室,将“一站式”调解服务送到园区一线——企业发生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就能高效解决。
针对园区企业纠纷频发、类型集中的特点,调解室逐步探索建立起一套“三步工作法”:一是预防走在先。司法所邀请专业律师,联合平安法治岗、派出所深入项目一线,开展常态化“法治体检”,建立涉企纠纷风险研判与预防机制,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二是调解聚合力。整合平安法治岗、司法所、园区管委会、“三官一律”等多方力量参与调解,精准把握企业核心诉求,高效、务实地提出解决方案;三是服务不断线。达成调解协议并非终点,调解室还会进行跟踪回访,确保协议履行到位,真正让企业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除纠纷调解外,调解室也将普法宣传作为重要抓手。针对企业普遍存在的合同审查能力弱、用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开设“法治小灶”,组织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普法宣传活动,通过以案释法、专题讲座、政策解读等形式,增强企业法治意识,引导依法合规经营。
如今,“渝事好商量”已成为枢纽港产业园内一块响亮的法治服务品牌。自设立以来,调解室已成功化解涉企纠纷20余起,涉及金额500多万元。“法治环境好了,企业才能留得住、发展得好。”调解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机制、提升服务,将‘渝事好商量’打造成为园区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为辖区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记者 杨露勇 通讯员 王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