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救治单元是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胸痛救治起跑的“第一公里”。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构筑“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胸痛救治点”三级救治网络,实现“基层筛查—快速转诊—精准救治”闭环救治,以优良作风推动“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根植草原,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扛在肩、握在手、刻在心。
密织急救服务体系
在海南州卫健委的指导下,以海南州人民医院为引领、6个医共体总院为龙头、41所乡镇卫生院为枢纽、395个村卫生室为前哨,建成胸痛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救治点,形成“中心统筹、区域单元联动、村级网点筑基”的急救服务体系,全面打通胸痛患者救治通道。
完善救治网络,确定州人民医院为全州胸痛中心联盟牵头医院,下辖五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院全部完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通过城乡联动、以县带乡、以乡带村,构建一体化办医格局,带动各分院服务能力提升。目前,海南州人民医院和五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全部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基层版认证,兴海县藏医院、贵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和39所乡镇卫生院胸痛救治单元完成省级现场认证,推动基层急诊急救标准化建设,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同时,医共体总院分别与各分院签订胸痛救治单元合作协议,各分院成立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专班,全面落实组织保障,建成分工明确、协同有力、转运通畅、信息共享的区域四级联动急性胸痛分级诊疗模式。
健全急救服务供给
海南州卫健委统筹谋划,围绕“急诊急救建设”,累计实施国家、省级、州级和省县共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和高海拔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43个、7780万元,州县公立综合医院急诊急救设备更加完善,兴海县藏医院建成全省首个“藏医急诊科”并通过省级验收。41个胸痛救治单元配齐配全数字心电图机、肌钙蛋白床旁快速检测仪、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等设备和“心梗一包药”,保障了基层快速识别和处置急性胸痛患者能力,用实打实的行动换取群众的真心点赞。
医共体总院加强对分院的技术指导,分院按照各项标准完成各项急救流程图、抢救室管理制度等标识、标牌、指引布置,统一抢救室各设施设备时钟管理,胸痛救治单元基层急救流程更加规范。投入137万元升级改造海南州120急救调度指挥中心,县域内急救院前调度中心信息全覆盖,56辆救护车安装北斗定位系统,“上车即入院”“三通三联”等举措相继开展,院内急救调度精准度大幅提升,实现了患者从发病、转运、入院、救治的无缝对接。把作风建设融入胸痛患者救治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
注重预防,下沉一线
海南州卫健系统扎实开展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和“两病”医疗保障,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档升级,锁定存在突发疾病隐患“目标人群”,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管理、治疗和干预措施,开展家庭医生个性化签约服务和“小积分换大健康”服务,从源头减少急诊发生。
医共体定期派州人民医院医共体总院专家下分院质控指导,每季度召开质量分析会和胸痛中心联合例会,优化和再造流程,基层医务人员急救能力大幅提升。胸痛诊疗愈加规范,救治时间大幅缩短。
统计显示,两年多来,海南州6家胸痛中心收治胸痛患者2606例,胸痛救治单元识别和处置患者395例,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72例,药物溶栓治疗126例,急性胸痛患者致死率和抢救成功率呈现“一降一升”趋势。急救成效显著,卫健人用心用情用力增进民生福祉,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患者好评。
说到下一步打算,海南州政协副主席、卫健委主任卓玛杰说,将持续巩固完善州、县、乡、村四级胸痛救治体系构建,加强州、县、乡“心电一张网”建设,深化设备覆盖,力争心电服务延伸至全州每一个村卫生室;优化流程引擎,与胸痛中心、介入手术室的联动流程,确保救治通道高效畅通,打通救治起跑线“第一公里”,推动“预防—筛查—救治—康复”全链条管理,织密胸痛防护网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一抓到底的决心,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一步一个脚印,通过群众看得见的卫健发展补齐民生大健康短板,开创卫健系统新局面。(记者 申维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