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肥西县上派镇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紧紧围绕产业振兴目标,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依托城乡交融的区位优势,镇党委统筹资源、创新机制,全面推行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模式,引导各村立足实际,探索特色种植、农旅融合、资源盘活等多元化发展路径,拓宽增收渠道。
截至2025年6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737万元,村均收入达67万元,涌现出谢塘社区、前进村、三岗村等一批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特色振兴”的上派路径。
谢塘社区:撂荒土地“焕新颜”,链上发力提效益
走进谢塘社区,昔日杂草丛生的撂荒地如今麦浪翻滚、生机盎然。
2024年,在镇党委的牵头助力下,谢塘社区整合闲置土地700余亩,以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种植为突破口,探索“规模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运营”发展模式:选用适配本地土壤的作物品种,引入绿色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搭配分区域管护、分时采收的管理方式,有效提升作物产量与品质。当年即实现集体经济收益95万元,为土地入股农户发放分红合计6万元,并为52名80岁以上老人购买保险、补贴村民养老保险1.8万元,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于民。
目前,社区党总支谋划的“延伸产业链”关键项目面粉加工厂已通过镇党委审议,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项目投产后,将构建“种植—加工—展销”全产业链,实现从原粮到成品、从田间到市场的全产业链运营。预计年增收益80万元,带动100余户农户参与订单种植,有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抗风险能力。“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面粉厂建成后,我们会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让‘麦香’真正飘进百姓家。”谢塘社区党委书记张增寿信心满满地说。
前进村:合作社里“育新机”,菜篮装满“钱袋子”
早在2022年11月,前进村便由村党总支牵头成立蔬韵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2025年3月进一步增资增股,吸引71名村民带地入股,注册资金达130万元,“支部引领、群众参与”的合作模式已初具规模。
2025年4月,合作社整合60余亩闲置土地,重点种植杭茄、水稻等特色作物,依托上派镇城乡交融的市场优势,推行“订单式生产”,先后往百大周谷堆、生鲜超市等渠道输送蔬菜10000余斤,零售12000余斤。“杭茄亩产8000斤,直供百大周谷堆,根本不够卖!”村党总支书记马传群算起“增收账”时底气十足。
当前,前进村乘势而上推进产业升级,240亩设施农业用地已完成申报,下一步计划申请资金建设150亩果蔬大棚,同步规划冷链仓储、分拣中心,通过“设施升级+品种优化”,扩大种植规模、提升产品品质,让“菜篮子”成为村民持续增收的“钱袋子”。
三岗村:苗木之乡“添新枝”,多元增收拓路径
“苗木之乡”三岗村以党建为纽带,立足本村苗木花卉资源禀赋,从农文旅融合、劳务服务承接、闲置资源盘活三方面发力,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拓新路径,让“苗木大树”长出了更多“增收枝芽”。
在农文旅融合的“新赛道”上,三岗村积极参与县乡投牵头打造的“我的园艺家”项目,建成占地241.92亩、配套建设5处主题工坊与120间花园客房的生态综合体,同时联动皖卉多肉植物基地、公安学院承接研学伴手礼业务,构建起“吃住行产学研”一体化融合业态。2024年,综合体营收超700万元,带动1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同时,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下属物业公司积极对接项目,承接松岗路基础工程、三岗大道绿化养护、公募保洁等业务,将“服务”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益”。为进一步盘活闲置资产,村里采取流转、转租、引进新业态等多种方式,流转80余亩闲置土地打造苗木花卉展销带,“我的园艺家”周边代征地用于多肉种植,原松岗小学整体出租给公安学院使用,实现了村集体资产的有效利用和持续增值。
三岗村党委书记殷保发表示,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的60%将用于基础设施升级和公益事业,让“苗木之乡”既有生态“好风景”,更有民生“好光景”,实现生态效益与民生福祉的“双丰收”。
从谢塘社区的“链上增值”,到前进村的“合作社带动”,再到三岗村的“多元破局”,上派镇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实干促发展,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绘就了“强村富民”的生动画卷。
当前,为进一步促进村集体经济整体跃升,上派镇整合11个村(社区)资源,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按照“自愿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推动成立肥西县上派乡村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着力破解村级合作社以往“单打独斗”、资源分散等瓶颈问题。下一步,上派镇将持续深化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全力做强城郊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扩大发展成果惠及面,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坚实而持续的“上派力量”。(记者 吴昊 通讯员 李玥 徐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