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紧紧围绕“滁州有让”基层治理品牌建设,以社区为载体、资源为纽带、服务为导向,积极引导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多元协同、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
党建引领,汇聚“有让”合力。琅琊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的“主心骨”,构建“党委统筹、社区搭台、社会协同”工作机制,实现社会力量“聚得起、接得住、做得好”。目前,全区已注册社会组织267家,社区备案社会组织397家,志愿服务队伍765支,注册志愿者6.6万余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超千场,服务老人、儿童等群体超万人次。龙池社区通过孵化“1054救援队”“小板凳志愿服务队”等一批优质组织,挖掘“社区达人”超百人,覆盖应急救援、非遗传承、医疗健康等10多个领域,形成“党员带头、组织发力、群众参与”的治理梯队。
资源整合,拓展“有让”空间。依托“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机制,系统整合辖区闲置场地、公益资金、专业人才等资源,推动与社会力量精准对接。凤凰社区将400平方米闲置空间改造为“职工子女暑期托管班”,整合辖区老年文艺资源推出“老骥不偷闲”传统文化项目,组织老年志愿者开展京剧表演、政策宣讲等活动800余场,服务群众5万人次,真正实现“资源让出来、服务沉下去、群众动起来”。
机制创新,激活“有让”动力。推行“大社牵小社”结对帮扶和“社区合伙人”机制,龙池社区创新“社企共生”模式,吸引30余家商企和社会企业通过“公益+市场”方式提供便民服务,形成自我造血、良性循环的服务生态。依托社区治理学院,开展组织礼育、专业赋能和志愿协同等培训,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化”向“专业化”转型。
智慧赋能,提升“有让”效能。深度融合“滁州有让”品牌理念,借助“亭智慧”等信息平台,推广“线上议事、线下办事”双线融合机制,定期发布“服务项目清单”引导社会力量“接单”,增强居民参与感与获得感。通过让场地、让资源、让机会,引导更多社会主体加入基层服务网,持续营造“有事大家议、有难大家帮、有资源大家享”的治理氛围。(记者 吴昊 通讯员 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