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水晶藠头”迎秋种 小藠头成致富“金疙瘩”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眼下,正值秋种关键时期,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的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户忙碌的身影。挥锄开沟、播撒种苗、施肥培土、覆盖松针……一道道工序井然有序,一粒粒“水晶藠头”的种子正埋进土里,也种下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希望。

小藠头大产业,种出乡村振兴“好滋味”

乌木龙乡扎模村、蕨坝村、石灰地村等地连片种植的千亩藠头田里,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开展秋季播种。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产出的水晶藠头品质上乘、口感脆嫩,不仅深受本地市场欢迎,更远销贵州、广西、重庆等地,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

从“走出去”到“留下来”,特色种植唤醒乡村活力

“以前我们多种玉米,收入不高,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扎模村干河组的种植户普雪蓉一边麻利地播种,一边说道,“现在不一样了,种藠头效益好,一亩地能挣好几千块钱。我和母亲今年种了3亩,村里就有收购点,销路根本不愁。”

普雪蓉一家的转变,是乌木龙乡产业结构调整的缩影。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转变传统种植模式,通过修建产业路、打通“最后一公里”,并借助“一亩田”“惠农网”等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让小藠头真正成为群众致富的“金疙瘩”。

千亩藠田千万元产值,“甜蜜事业”助推乡村振兴

2024年乌木龙乡藠头种植面积达2500亩,总产值突破千万元。曾经藏在深山无人识的特色农产品,如今借助便捷的交通和互联网飞出大山,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秋种一粒“晶”,夏收万颗“金”。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乡的农户们用勤劳的双手,铺就了一条特色产业振兴之路,也为乡村振兴绘就了充满生机的新图景。(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杨石凤 李泰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