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自治区示范点”“博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社区”……走进新疆走进阿拉山口市艾比湖镇友谊社区,能看见各种各样的奖牌挂在醒目的位置。
亲子乐园里,孩子们尽享旋转滑梯的乐趣;百姓大舞台上,大妈们自编自演的节目轮番上场……置身社区,很多细节里充盈着文明的气息,一幅秩序井然、团结和谐的画面尽收眼底。
阿拉山口市艾比湖镇友谊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互嵌社区。近年来,社区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推动文明新风在辖区“落地生根”。
家门口的艺术团社区居民做“主角”
走进社区活动室,退休阿姨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创作剪纸。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摆放在每个角落,拐角处放置的剪纸窗花更显“技术含量”。
隔壁的排练厅里,风韵舞蹈队队长李小琴正带领着居民们排练舞蹈。大家聚在一起,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步都反复拿捏,尽量做到最好。“今天上午正是我们舞蹈队集合的时间,我们挑选出大家喜欢看的舞种进行排练。”李小琴说。
剪纸和舞蹈,一动和一静,相得益彰,展示出各族群众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热爱。友谊社区将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组建了书法、小品等文艺队伍,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使各族群众成为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也加强了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大家越走越近,心越交越亲,心情也越来越好。
家门口的宣讲会讲出群众关心的烟火气
9月8日,在友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十几名居民坐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用大白话、小故事开启了当天的“板凳宣讲会”。
友谊社区紧紧围绕“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在休闲广场、步行街等空地处广泛组织开展“板凳宣讲会”,将党的新思想、新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如今,“板凳宣讲会”成为最受各族群众欢迎的活动之一。
“我们以‘拉家常’的形式,讲述过去几年的变化、讲党的好政策,把‘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居民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 友谊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贾淋民介绍说。
家门口尝百家宴 各族群众是一家
“维吾尔族邻居擅长做抓饭,蒙古族、哈萨克族邻居擅长做那仁……家家户户各出一道菜,大家一起品尝。”说起友谊社区之前举办的百家宴,居民青裕喜打开了话匣子。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青裕喜一开口讲的却是地道的新疆“土话”。
“我家楼上邻居是哈萨克族,经常串门,一起吃饭,像一家人一样。”青裕喜1998年扎根新疆,工作以外的时间,他喜欢和邻居一起聊聊天。
“除了百家宴,每逢中国传统节日,各族群众都会相互邀请,大家一起做美食、迎佳节,共同感受传统佳节里的独特韵味。”艾比湖镇党委副书记、组织员王惟说。
热闹的歌舞、生动的宣讲……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友谊社区“全面开花”,精神文明的种子,种进了群众的心田,美好生活幸福圈,正在友谊社区里一一展现。(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