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多、人少、资源有限……这是不少社区工作中常见的“千头万绪”难题。如何破解?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城关镇文峰塔社区创新推出——社区“共享”模式。“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老话在文峰塔社区社区有了全新的诠释。
这里没有宏大的工程,没有复杂的机制,只有一群热心人,用最朴素的“共享”方式,把邻里变成“合伙人”,让技能在互助中流动,让服务走进居民心坎。
早上八点,城关镇文峰塔社区“幸福理发店”里已是一片热闹。伴随着清脆的剪刀声,理发师杨帆手法娴熟,只见剃刀与推剪上下飞舞,不到十分钟,82岁的社区居民马吉山望着镜中利落的新发型,笑得合不拢嘴:“年纪大了,出门理发走不远,多亏社区开了这家理发店,又近又方便,师傅手艺也好,剪完整个人都精神了。”
原来这家“幸福理发店”诞生于两个月前,正是文峰塔社区“合伙人”机制下孵化的服务项目之一。理发师杨帆从事理发行业二十多年,得知社区发起的便民服务倡议后,他第一时间响应,爽快地表示“作为社区的一分子,能为大家做点事,我也开心。”他每周一特意闭店一天,专程来为社区居民提供每次8元的理发优惠服务。
入夏后,水电维修需求大增,电器故障、管道堵塞等问题频发令不少居民犯难发愁。这时,有十几年经验的水电工刘春波站了出来。他自发组建维修队,成了社区随叫随到的“维修管家”。他热心地表示“我们现在既是社区服务的受益者,也是建设者。能用自己手艺帮大家做点事,看到邻居满意的笑容,特别有成就感。”“家里电器坏了,一说就安排上了,真的太感谢了!”居民熊玉凤连连称赞,“现在,大家都称呼他们是‘宝藏师傅’哩!”
除了理发店和维修队,“共治共享”的良性循环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满满活力:“张医生健康小屋”“爱心妈妈驿站”等一批“小而暖”的服务项目也陆续孵化落地,真正把便民服务做到了居民身边。截至目前,文峰塔社区已吸引100多名来自不同领域的“合伙人”加入,累计接收物资捐赠价值5万元,解决了3处居民活动场地难题,累计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超1000人次。
小切口、大治理。南漳县城关镇文峰塔社区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书写了社区治理的温暖答案。在这里,“共享”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邻里关系的新形态,更是一种推动社区温情发展的真实力量。
“‘共享’模式,激活了社区内生动力,推动居民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增强了社区自我‘造血’功能。”南漳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鲁涛表示,“社区治理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靠大家的共同参与。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拓展服务场景,真正让居民成为社区治理的主体,共同打造睦邻友爱、守望相助的幸福家园!”(记者 余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