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举行。推进会总结了示范区建设成效,压茬推进改革授权和制度创新经验推广落地,研究谋划“十五五”进一步推动示范区功能升级的思路举措,推动示范区在“十五五”时期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记者在会上获悉,五年多来,示范区坚持制度创新和项目建设双轮驱动,各项工作扎实推进。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新活力,源于制度创新和改革授权加力赋能,目前拥有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50家、上市公司82家,2024年示范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4.2%,高于长三角地区平均水平。
嘉兴市委常委、嘉善县委书记莫靓在会上介绍,五年多来,嘉善始终牢记殷殷嘱托,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携手并进,全县GDP年均增长7.3%,科技创新指数攀升至浙江县(市)第一,R&D占比列浙江县(市)第四,获浙江“科技创新鼎”“天工鼎”“神农鼎”“大禹鼎”“平安金鼎”。
坚持拼创新促融合,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活跃。嘉善以科产深度融合为抓手,提能升级祥符荡创新中心,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共建全国首个跨省域高新区。高效运作浙大智慧绿洲等四大科创平台,已自主研发标志性成果55项,孵化转化企业75家,共建研发机构47家,市场化合作经费超3.7亿元。构建“基础研发在沪杭,中试产业化在嘉善”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强跨区域产业协作,推动主导产业由木业、印染等传统产业转变为通讯电子、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规上工业总产值提升至2106亿元、增长77.7%。新兴产业增加值占65%,列浙江第三,通讯电子产业突破千亿元、规模列浙江第二。我们共建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布局建设阿里、电信、移动三大智算中心,获评浙江首个万卡算力集群。
坚持抓协同促一体,全面改革更加纵深推进。嘉善建设全国首个跨省区块链平台“区域协同万事通”,实现1000余项事项“跨省通办”;承办县域高质量发展示范点建设工作现场会,23条嘉善经验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推广;打通“9610”跨境电商跨省转关业务,落地浙江首批区外多品类全球保税维修业务,带动全县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长166%
坚持优生态促转化,生产生活更加绿色低碳。嘉善加强跨界水体联保共治,太浦河断面水质连续四年达到Ⅱ类,连续五年保持保良率100%;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单位GDP能耗降幅达25.6%,建成零碳科创聚落竹小汇,完成全国首例长三角跨区域排污权交易,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协同推进长三角古镇一体化发展,2024年接待游客1790万人次,增速连续两年列浙江第一。
坚持惠民生促共享,共同富裕更加可感可及。嘉善全面开工西塘线市域铁路等“三高四铁”项目,协力打造“轨道上的示范区”;建成投用长三角金融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地标,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至1.51,嘉善县域共同富裕指数列全国第七;大力导入长三角优质资源,与华东师范大学等7所沪浙名校建成12所附属学校,推动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成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善分院、嘉善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嘉善分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嘉兴医院开工建设,健康浙江考核蝉联全省第一。
莫靓表示,下一步,嘉善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要求,与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高效联动、团结奋斗,共同打造示范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一是深耕试验田,加速制度创新协同突破;二是锻造增长极,推动发展能级全面跃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创新高地;三是共筑幸福城,建设和谐宜居美丽家园。嘉善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江南韵、文化味、现代化”为目标,打造县域城市典范。(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