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第十次外长会在云南省安宁市召开。会议期间,外宾称赞“安宁是个美丽的现代化小城,体现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成就,值得学习借鉴”。这座滇中小城为何能吸引国际目光、收获盛赞?其魅力源于生态、宜居、区位、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扎实积淀。
从生态来看,安宁是全国惟一集齐“中国天然氧吧”“避暑旅游目的地”“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三大国家气候标志的县市。这里年平均气温15.3℃,空气优良率常年超99%,负氧离子含量居全国第二,宛如“天然大空调”。国家4A级景区青龙峡风景区,是滇中少有的绿色生态大峡谷,拥有完整的多样性植物群落。依托优质生态,安宁先后获“云南省生态文明市”“云南省首批美丽县城”等称号,孕育出一批“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这句话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融入到了城市建设的每一个细节。在宜居方面,安宁高标准推进现代化核心区建设,形成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城市格局,构建了“一廊串联、一环定郭、三水绕城、六山楔入”的绿地系统布局。同时,安宁医疗资源丰富,拥有三甲医院;教育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是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成了云南省体量最大的县级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安宁城市文化中心,免费开放多个场馆;商业设施覆盖日常需求,连续14年举办“昆明网球公开赛”,获评“国家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后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示范县城。
区位交通上,安宁作为泛亚铁路东、中、西三线交汇点,叠加滇中城市群核心区位优势,被国家确定为陆港型物流枢纽,与磨憨构成昆明国际陆港“双核”布局,是云南连接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
产业发展上,安宁资源富集,拥有全国第二的138亿吨盐矿储量、72亿吨钙芒硝储量、9.2亿吨磷矿储量及世界级锂矿,还有充足水电和天然气资源,更有云南省首个千亿级产业园区——安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离不开优质营商环境。安宁践行“3个1%”工作法,构建“全要素保障、全生命周期”服务链,获评“云南省营商环境奖先进集体”。
经济实力上,2025年上半年,安宁地区生产总值405.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74.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5%;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3134元、18129元。
从生态优美的“天然氧吧”到宜居宜业的“幸福小城”,从连接内外的“门户枢纽”到产业强劲的“经济高地”,纵观安宁发展的成绩单,记者渐渐明白安宁赢得国际盛赞的原因——没有追求“大而全”,而是在“小而精”“强而优”的道路上扎实前行,用生态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如今,这座滇中小城已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未来,随着区位优势的进一步凸显、产业的持续升级,安宁必将在更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讲述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本报记者 郑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