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小坚果”结出乡村振兴“幸福果”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金秋时节,云南凤庆县的群山间硕果飘香,小坚果迎来大丰收。

在新华乡沙帽村的坚果林里,种植户高荣明弯腰捡拾着刚从树上落下的临沧坚果,竹篮里的果实饱满沉重,他的脸上满是笑意:“今年果子长得特别好,果仁又大又饱满!我家种了25亩,去年收入5万余元,今年挂果更多,收入肯定能再涨一截!”

不远处的收购点同样热闹,货车整齐排列,收购商忙着称重、分级,高荣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往年还担心运输和销路,现在老板直接到地头收,省心又划算!”沙帽村党总支书记李茂宋站在一旁,望着眼前繁忙的景象自豪地说,“3200多亩坚果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重头戏’,通过提质增效,今年实现了产量与质量双提升,村民们的腰包越来越鼓了!”

在诗礼乡武伟村,种植户李继承的感受同样深刻。她穿梭在挂满果实的坚果林间,一边检查成熟度一边笑着说:“今年挂果率提高了,产量上来了,收入还是不错。最重要的是不愁卖,收购商早早就预约了,直接到地里收,我们不用跑冤枉路!”诗礼乡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是临沧坚果的理想种植地,目前全乡种植面积达2.09万亩,挂果面积1.1万亩。诗礼乡今年的坚果产业预计比往年要增产,这离不开当地精准的科技服务——诗礼乡组建了由10人组成的坚果提质增效科技服务队,去年以来已组织培训19场,覆盖1176人次,还建成7个示范基地共200亩。李继承就是技术培训的受益者:“以前种坚果靠经验,现在有专家手把手教修剪、施肥,果子品质明显提高,收购商都说我们的坚果‘品相好、口感佳’!”

凤庆县的坚果丰收,绝非偶然。在洛党镇的坚果提质增效基地,坚果专家、华中农业大学彭抒昂教授团队现场测量发现,较大的临沧坚果青皮果单果重超30克,部分投产第二年的植株单株产量就突破百斤。

凤庆县临沧坚果种植面积达26.62万亩,今年投产面积13.2万亩。为让科技真正扎根田间地头,凤庆县构建了“院士团队+省市专家+县级服务队+乡土人才”五级联动科技服务体系,33名县处级领导包乡、77名乡镇领导包村、113名科技队员包地块,形成“挂图作战”机制。截至目前,全县139个市县乡村四级示范点累计开展培训246期,并通过前期科技化“落头开心”“营养补充”“蜜蜂授粉”等管护措施,今年凤庆县临沧坚果平均亩产预计达136公斤,较2024年增长60%,挂果面积增幅2.3%。

产业链的延伸,更让“小坚果”变身“黄金果”。在云南凤庆产业园区,7家坚果加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39条壳果加工生产线和3条精深加工生产线年产能达2.28万吨,研发的开口笑、风味调味坚果等56款产品深受市场青睐,4家规上企业还与良品铺子、百草味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

从凤庆县各乡镇的田间地头,到遍布全县的加工车间,凤庆县26.62万亩临沧坚果不仅装满了农户的竹篮,更撑起了乡村振兴的“金支柱”。(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李亚权 詹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