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 能级跨越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位于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的浙江黄岩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黄岩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1994年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作为黄岩区惟一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黄岩经开区是“台州湾科创走廊”核心片区,也是黄岩产业发展的“主平台”,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主引擎”,城市能级提升“主战场”。

黄岩是中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和市场经济先发地,黄岩经开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黄岩全区产业发展的核心平台,形成模塑制造、医药健康、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2024年三大主导产业产值约400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2%。其中,“塑料成型模具”“汽车用高强度轻量化塑件”分别入选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转型升级 新旧动能转换

过去三年,黄岩开发区规上工业扩容提质,产值占全区比重从70%增长至81%,充分印证了“以产业平台为抓手带动全区经济发展的决策”是行之有效的“关键一招”。

黄岩经开区以围绕产业平台提能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目标,依据M0规划、永宁江科创带总体规划、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以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培育发展未来产业,建设“产城融合、高效复合、生活生态”的创新引领区和未来城市的新样板。

 方敏(右)介绍再生塑料原料制造的产品 (曾庆华 摄)

  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推动产业能级跨越发展,加快技术产品迭代升级。

  9月10日,记者走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看到海上废弃塑料瓶经回收、储存、转运之后,由再生企业处理成透明状的塑料粒子“海小粒”。这些“海小粒”再由下游生产企业加工成各类再生塑料制品,如汽车保险杠、T恤衫、手机壳、办公椅等,样品挂满了公司展示大厅的墙面。蓝景科技海洋可持续发展产业园项目主体已经结顶,正在进行内外安装和设备进场工作。“这是我们的‘1号海洋工厂’,将在11月正式实现一期设备投产。按照国家级‘未来工厂’的标准建设,将实现‘海洋垃圾进,海塑产品出’无人化运作。全部投产以后,能年产3万吨的海洋塑料粒子,产值可达3.6亿元。”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方敏介绍,很多注重环保减碳的企业愿意高价采购再生塑料,不仅能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品牌形象,还可以减轻塑料废弃税负担。2023年10月3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宣布,浙江“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荣获“地球卫士奖”,负责这一项目的正是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黄岩经开区的智能模具小镇已入驻模具企业137家,其中注塑模具占全国20%以上、挤塑模具占全国高端产品市场80%以上、吹塑模具占全国30%以上。2024年,园区规上工业企业465家,上市企业7家,高新技术企业23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1家。2024年开发区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88亿元,增速9.31%,研发投入占比3.36%(高于全区2.6%)。

其中,台州清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的清陶10GWh固态锂电池产业化项目,是省重大产业项目、省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项目,项目位于黄岩澄江街道,预计2025年年底正式投产。清陶能源所在的澄江区块也将形成黄岩绿色能谷小镇的雏形。

从传统向现代化、智能化、高能级跨越

  黄岩经开区正通过重大项目牵引、产业体系重构、空间平台拓展与数智化赋能等多维度举措,实现从传统制造基地向现代化、智能化、高能级产业平台的跨越升级。

  今年以来,黄岩经开区以实现“双碳”目标为契机,大力推进绿色产品认证工作,深入挖掘本地特色产业帮扶促进绿色转型升级,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

浙江高澳卫浴有限公司景区化厂区一景 (周志鹏 摄)

位于黄岩经开区的浙江高澳卫浴有限公司,从几十个员工的小厂,变成六个厂区有近两千名员工的大公司,是以出口为主兼顾国内市场的卫浴洁具生产制造商和销售商,并成为欧洲、美洲、澳洲及东南亚等地区重要供应商,生产的龙头出口创汇在浙江名列前茅。

“在深耕传统市场基础下开发新市场,规避风险;全面深化工资改革充分激发企业活力。作为一家坚持绿色发展、绿色制造的企业,浙江高澳卫浴始终关注产品安全,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环保的产品。”公司董事长蒋飞龙介绍,2024年公司获得首批厨卫五金类中国绿色产品认证资质后颁发的首张证书,也是全国首张厨卫五金类中国绿色产品认证证书。目前,公司已获得国家专利28项,质量管理体系方面荣获ISO“三体系”认证,产品方面获得欧盟等国家多项认证。先后获得“省级高成长小微企业”“台州市培育首批瞪羚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制造、浙江出口名牌等荣誉。

黄岩经开区为突破土地要素制约,还深化新一轮“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行动,推进“永宁江科创带”核心区高耗低效用地整治,盘活工业用地1000多亩,有力保障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同时,积极“向天要地”参与工改行动,目前已建成高桥联丰螺屿、智创产业园等集聚区,累计投资超24亿元,建筑面积达39万平方米,正加快推进江口工业4.0创新产业园和模具智造示范中心等重点项目,推动工业上楼与智能制造转型。

  黄岩经开区的能级跨越,其路径清晰、举措扎实、成效初显,正加速迈向“全球模具智造高地、长三角新能源材料基地、全国算力经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创新产业集群化提质 不断塑造强区新优势

黄岩经开区推动“整体智治示范园区”建设,优化企业全流程审批与服务。通过“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实现政企分离、管运分开,提升市场化、专业化运营能力。

  为了助推企业“加速跑”,黄岩经开区利用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政务服务,通过开展涉企服务增值化行动,在智能模具小镇设立企业服务中心分中心,集中涉企532项政务服务事项和18项“一件事一次办”事项,并提供政策查询、技能培训、人才招引等338项增值化服务。由黄岩经开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派驻4名专职工作人员,通过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精准服务,实现涉企事项服务不出园,持续做好“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举办惠企政策宣传活动10场。

 黄岩智能模具小镇一景(章鸣宇 摄)

去年以来,黄岩经开区走访了上海、广州、北京等17个城市,对接近百家企业,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科技创新型项目和高附加值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2024年,共引进落地18个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

  今年以来,黄岩经开区实施“招大引强、提质创新、技改提升、开放跃升、治理升级”五大行动,抓重点、补短板,瞄准“四类500强”、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目标精准招商。今年1月至7月,黄岩经开区实际使用外资5131万美元,台州全市排名第一,已储备项目32个,新招引项目11个,并建立经开区内亿元级产业项目库,分谋划库、备案库、建设库。截至目前,“三库”项目共计130个,总投资1076.8亿元。其中,谋划库42个,总投资438.2亿元;签约库5个,总投资45.8亿元;备案库15个,总投资94.2亿元;建设库68个,总投资498.6亿元。2025年以来,新备案项目20个,新开工项目21个,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入了新动能。

  浙江黄岩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壮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努力,将黄岩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产城融合、高效复合、生活生态’的创新引领区和未来城市的新样板。”当下,黄岩经开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按照黄岩区明确提出的“坚定不移主攻‘一千双百’(即千亿产值、百亿项目)”的战略目标,以夺取“工业天工鼎”“科技创新鼎”为抓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力争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之际,实现从“制造大县”向“智造强区”的历史性跨越。(记者 曾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