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天气仍有些燥热,江苏省睢宁县李集镇王铺村的田野里弥漫着中草药特有的香气,拖拉机轰鸣着缓缓前行,链条翻起黝黑的泥土,一株株饱满的白芷破土而出。
翻土、捡拾、去茎、装袋,一连串动作娴熟利落。王铺村村民常再龙看着手中个头硕大的白芷,笑得眯起了眼:“这个头真大,产量不错啊!”站在一旁的陈春燕会心一笑。作为带领常再龙种植白芷的引路人,陈春燕深知这丰收背后的艰辛与希望。
“产量不错,可今年行情一般。”陈春燕拾起新收的白芷,掰去茎叶后放入红色编织袋中,“每公斤约2元,盈利微薄。”作为王铺村村委会副主任和种植带头人,陈春燕既要面对市场的无常,又要守护乡亲们的希望。
尽管白芷价格从去年开始不太理想,今年价格在每公斤1.5元到2元之间,盈利很难,但陈春燕依然保持乐观:“不管种植药材还是别的,我们就是说尽心尽力把地种好,首先把产量出来。”
陈春燕带领村民种植白芷有四年的时间,前两年行情和效益都不错,吸引了常再龙等村民跟随种植。常再龙说:“我就想种点经济作物,看他种的不错,我就跟着他种。”
2019年,陈春燕在村附近承包了500亩土地,一部分种植白芷,一部分种植传统农作物,他先后投入100多万元购置农机设备,包括4台拖拉机、1台收割机、2台打捆机,平时以半价给村民使用。
2022年,陈春燕成为王铺村两委成员,增加村集体经济成为他努力的方向。“我们村资源比较少,设施都比较贫乏,”陈春燕说,“我就想从土地里面找点出路,从土地里面挖金子。”目前,睢宁县李集镇王铺村集体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145亩土地种植都由陈春燕负责,计划到2027年流转300亩—500亩土地,由村集体几个人共同经营。
在王铺村,有6人长期在陈春燕的农田务工,收获时还需要更多劳动力。每年他雇佣村内人员的工资开支就达15万元左右,这种带动效应让更多村民看到了希望。
陈春燕的创业故事始于一次人生选择。2004年毕业后,他与许多同乡一样踏上外出打工之路,在浙江绍兴的门窗厂学艺。一年后,他开始独自承包工地门窗工程,一干就是十一年。
当孩子读小学三四年级,父母年事渐高,陈春燕毅然决定回乡发展。“家庭需要我,回家乡发展也不错。”2014年,他开始在家乡养羊创业,最多时养了千头左右,建了六栋羊舍。
然而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养羊的时候也是低谷时候。”陈春燕介绍,去年冻雨压塌了三栋厂房,加上市场行情不佳,他现在只保留了200来头羊。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陈春燕不断改良养殖品种:“一开始养的是湖羊,长势快但出肉率不高。后来买了杜波羊进行杂交,出来的杜湖杂交绵羊比原来那种湖羊出肉率要高。”
目前,活羊市场价格约12元1斤,整只羊能卖到1300元左右。但陈春燕发现,单纯出售活羊利润很低,必须开拓新的销售渠道,于是他利用中秋和春节两个节气,在羊场门口现杀活羊。“最起码一个是新鲜,一个是保质保量,乡亲们特别愿意来买。”陈春燕说。
面对互联网大潮,陈春燕也有了新的规划:“现在主播这个事情也有在考虑,准备在互联网上卖羊肉,初步是这样想的。”这种创新思维让他在传统农业中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如今,陈春燕正带着更多村民探索农业致富的新路径。从土地里找出路,从土地里挖金子,成为他最朴素的信念。(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冯威 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