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时节,走进山东省肥城市的工业重镇石横,天蓝水碧,秋高气爽。在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零碳智慧管控中心,巨型屏幕上跃动的每分钟50多万的数据流,实时呈现着从原料场到转炉炼钢车间的全流程生产图景,一改昔日钢铁工人“头顶落灰、身上沾灰、脸上黢黑”的状况。
“近年来,公司累计投入30多亿元用于环保治理,通过技术创新和设施改造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主要污染物排放均优于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连航说。
石横特钢在烟气治理方面,采用“五电场静电除尘器+SCR脱硝+石灰—石膏法脱硫+湿式静电除尘器”组合工艺,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全部低于超低排放标准。在废水处理方面,水循环利用率达97.5%,吨钢耗新水低于2.4m³。在促进固废综合利用方面,固体废物100%综合利用合规处置。企业获评首批“国家绿色工厂”荣誉称号,获评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企业。
在距离石横特钢不远处的国家能源集团山东石横热电有限公司,空气中闻不到任何异味,深深呼吸,清爽怡人。
空气质量好不好,数据给出答案。近年来,企业累计投资16.45亿元,用于环境治理和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开展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系统增容、电除尘器改造等措施,烟尘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5mg/Nm3内,二氧化硫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35mg/Nm3内,氮氧化物排放浓度稳定控制在50mg/Nm3内,实现了生产系统全过程的污染预防与控制,做到了超前治理,超低排放。
“我们督促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升级改造治理设施,对生产规模较大的鼓励建设高效设施。”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大气生态环境科科长武森介绍,今年1月—7月,肥城市二氧化硫排名位列泰安各县市区第2名,一氧化碳、PM10改善率排名分别列泰安各县市区第1名、第2名。
青山有“价”,绿水含“金”。近年来,肥城市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中精准发力,推动生态环境实现质的提升。在日前公布的山东省美丽乡村典型案例评选中,肥城荣耀上榜,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
然而回望来路,历史的指针回拨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受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等多重因素影响,肥城康汇河生态系统曾遭到严重破坏,水质一度恶化。如今,通过系统治理和生态修复,当下的康汇河已是清水绿岸,人水和谐的美好画面正成为现实。
肥城市位于黄河流域一级支流大汶河流域,境内主要支流为康王河和汇河,两河交汇形成康汇河出境入东平湖。因此,康汇河是泰安市乃至整个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肥城“一滴水”里有担当,通过“控污染、增水源、推修复、重管控、严监管、绿两岸”等措施,推进康汇河生态环境显著恢复。
“肥城先后投资4.7亿元实施康汇河等干支流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新建、修复湿地共1480亩。”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水生态环境分管负责人安玉峰说。今年1月—6月,康汇河省控断面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8.94%,改善率列全省第3位,实现了“纳污河”向“景观带”蜕变,康汇河成功获得省级美丽河湖荣誉称号。
肥城康汇河沿岸有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为康汇河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日补水量约10万立方米。因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大量的污水经处理后直接排放,未能得到进一步有效利用,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还加重了受纳水体的环境负担。
为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改善区域水环境,肥城结合康汇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投资2.6亿元在肥城化工产业园建设日产6万吨再生水厂,辅助取水泵站2座、铺设输配水管线17.07公里,项目由肥城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分公司肥城市康润水务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运营。
“主要是将肥城市康龙、康汇、中节能三座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集中收集后,通过传统工艺加双模法(超滤+反渗透)制成高品质再生水,其中主要指标总溶解固体≤50mg/L,供给肥城化工园区、石横电厂及周边企业作为生产用水。”肥城康润水务有限公司经理王培博介绍,每年可减少地下水开采 2100万立方,可满足现有企业和未来10年化工园区项目用水需求,对区域地下水源涵养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见证河湖蝶变,共建美丽家园。在康王河畔的原泰山焦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末建设了焦化炉,当时尽管采用较先进的湿法熄焦工艺,但还是导致部分区域存在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隐患,肥城市对此类历史遗留问题高度重视,推进风险管控工程。
“泰山焦化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工程主要包括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源削减、工程阻隔、施工监测等内容。管控的土壤方量合计约720000m³,地下水治理的范围面积约230000㎡。”据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副局长赵贺介绍,通过采取多种风险管控措施,有效阻断了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扩散途径,降低场地内污染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推动原焦化厂地块土地资源再利用。
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态底色愈发亮丽,带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目前,肥城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总数达到21家,居泰安首位。今年上半年,肥城纳税过亿元企业达到10家,占泰安总数的59%。
泰安市生态环境局肥城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强表示,下一步,肥城市将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创新实干、奋勇争先,干字当头、多作贡献,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美丽肥城”建设齐鲁样板。(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 肖明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