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珍:心贴心温暖社区万家灯火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基层治理的广阔舞台上,总有一些温情温暖着万家灯火。近日,记者对山西省忻州市人大代表、五台县党群服务中心西米市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秀珍进行了专访,走近这位深耕社区五十余年的基层人大代表,倾听她如何在履职中诠释使命担当,用一件件实事温暖百姓心田。

张秀珍代表(席兆平 摄)

自担任忻州市人大代表以来,张秀珍始终牢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承诺,坚持勤学不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她系统学习宪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并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既拓展了视野,也锤炼了本领。

这种学习的积累,为人大代表身份与社区工作紧密结合打下了坚实基础。日常网格巡查中,她既关注社区整体情况,也主动走进居民家中,倾听呼声、收集民意。这些年,她先后提出了“关于加强社区创办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议”“关于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建议”“关于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促进社区工作稳步发展的建议”“关于城市贫困户如何脱贫的建议”“关于加强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议”和“加大社区老年人食堂支持力度的建议”等10多条接地气、惠民生的意见建议,得到了忻州市人大的高度评价,也实实在在改善了社区群众的生活。

为了更好服务选民,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作用,将每周五定为“选民接待日”,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增进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她还把每月15日定为“走访调研日”,定期组织代表走访、调研、视察、座谈,广泛收集民意,并通过健全问题交办、转办和督办机制,确保“后半篇文章”落到实处。几年来,她共接待群众480余人次,接收居民反映问题510余条,办结率达100%,满意度超过98%。

秉持“群众的小事就是自己的大事”的信念,张秀珍带动社区逐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先后建成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13处场所,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康复、娱乐的一站式服务;创办社区老年食堂和送餐服务,让高龄老人、环卫工人等弱势群体切实解决了吃饭难题。2015年,她又创办托养服务中心,带领志愿服务队为680余名重度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同时,还创新推出志愿服务联网“四单式”模式——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居民评单。几年来累计点单30397次,其中电话点单13884次,微信点单5634次,面对面点单10879次,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群众获得感。

在关心弱势群体方面,她用心用情帮助孤儿和困境儿童。自2016年起,她对接全国爱心志愿者,开展帮扶工作,按学龄阶段给予学费资助,帮助158名孤儿和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其中多人已考上研究生或走上工作岗位,改变了孩子们的命运,也为国家培养了栋梁之材。

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同样是她工作的重要一环。在张秀珍的推动下,社区支部组建七个网格、270个微网格,配齐小区党支部12个、小区党群服务站10个,创新开展“18710”网格管理法。通过网格化管理,构建起“社区党支部—小区(网格)支部—楼院(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八级”组织体系,把居民服务聚焦到网格上,全力做好民生保障、敬老爱老、帮残助残、妇幼关怀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此外,她还联合社区、物业、小区建立三方联动机制,组织老党员干部成立矛盾调解委员会,先后排查隐患362次,调解矛盾163次,解决纠纷268次,切实维护了社区安全与稳定。

五十余年的坚守,张秀珍用真心和行动服务群众。她累计帮助残疾人19230余次、孤寡老人18650余次,联动各级人大代表和志愿者为群众解难事19540余次、办实事18630余次,捐赠衣物98700余件。这些桩桩实事,折射出她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的执着与坚守。

张秀珍说:“我作为人大代表、社区党支部书记,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一些工作,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还需加倍学习、继续努力,时刻牢记代表使命,不负人民的重托,努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脚踏实地履行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真正做到人民满意的代言人。”她用质朴的话语表达着坚定的信念,用持久的行动诠释着“代人民立言,为百姓尽责”的初心与使命。张秀珍早已成为群众心中最信赖的“贴心人”,而她脚踏实地的履职轨迹,也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续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记者 席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