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盏暖灯照童心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天蓝色墙面映着阳光,书桌上整齐摆放着文具,窗台绿植生机勃勃……13岁的苗苗(化名)坐在崭新的书桌前,笑容里满是欢喜。今年秋季开学前,江苏省灌南县2025年度20间“梦想小屋”全部竣工,苗苗的“新家”正是其中之一。自2021年项目启动以来,灌南已累计为困境青少年改造302间“梦想小屋”,用精准帮扶为孩子们点亮成长之路。

“以前蹲在床边写作业,现在有了专属书桌,还有志愿者教我写作。”苗苗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她的父亲早年离世,母亲残疾无劳动能力,与年迈祖父母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一间整洁的书房曾是奢望。团县委与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们走访摸排后,将其纳入“梦想改造+”关爱计划,用了一个月时间便完成设计改造,让她拥有了独立空间。

苗苗改造前的房间(殷开军 摄)

一间小屋的诞生,背后是严密的保障体系。单间小屋改造需1.2万元左右,今年,共青团灌南县委员会在省委驻灌南县乡村振兴工作队、灌南县慈善总会、连云港市税务局、灌南县税务局、灌南县消防救援大队、灌南河道管理局等爱心单位支持下,利用捐资、捐物及直接认捐小屋等多种募资形式,累计筹集资金25万元,有力保障了“梦想小屋”建设。“我们建立‘招标+监理+验收’全流程监管,确保每间小屋环保安全。”团县委希望工程办公室负责人鲍雪茹介绍,从家具选型到墙面涂料,均经过严格筛选,通过空气质量检测,让小屋成为“安全港”。

苗苗改造后的房间(殷开军 摄)

在灌南,“梦想小屋”从来不只是物理空间的改造。15岁的子轩因母亲患病长期焦虑,志愿者走访时发现他的情绪问题后,组建专属帮扶小组陪他聊天做游戏,逐渐解开他的心结。这得益于当地推行的“1+3”帮扶模式:每名家庭困难孩子由1名团干部牵头,联动村(社区)志愿者、学校老师或“希望家长”通过“月常态走访、季集中关爱”持续陪伴成长。

“孩子们缺的不仅是一间房,更是心灵的陪伴。”鲍雪茹坦言,项目始终坚持“物质帮扶+精神关爱”并行。志愿者定期开展课业辅导、阅读陪伴等活动,去年以来已组织各类关爱活动百余场。针对“事实孤儿”等重点群体,团县委实施六大关爱行动,即每年度策划开展“心理课堂、爱心暑托班、实现微心愿、暖冬行动、悦读成长、爱的回音”等“春夏秋冬知行”关爱活动,切实将帮扶和关爱送到每一名“事实孤儿”身边。

如今,302间“梦想小屋”在灌南乡村次第亮起暖灯。接下来,共青团灌南县委将持续推动帮扶工作进阶,深化心理疏导、成长规划等服务,让每一盏灯光下的孩子都能在关爱中放飞梦想。(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殷开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