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让科技成果装进百姓“菜篮子”“米袋子”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9月20日上午,为迎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与首个全国科普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以“2025科技创造健康生活”为主题,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学会主办,江苏省绿色食品办公室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承办,江苏省绿色食品协会、南京市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和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协办,这场农科盛宴吸引南京多所中小学研学团、媒体小记者及上万名市民参与,让高精尖农业科技走出实验室,与百姓生活零距离接触。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张伟伟 摄)

作为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的先发之地,江苏省农科院底蕴深厚。江苏省农科院创建于1931年,前身为中央农业实验所,如今在南京本部设有16个专业研究所,在全省12个设区市布局13个农区所(分院),近4000名科技人员覆盖农业主要研究领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黄俊介绍,公众开放日已成为江苏省农科院特色品牌活动,近年来结合农时举办20余场,超10万名市民走进农科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农业科技魅力。活动现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十四五”农业科技成果》正式发布,科普读物《了不起的种子》赠予小记者团代表,让科学知识从书本走向实践。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张伟伟 摄)

成果展示区是此次开放日的“科技窗口”,全国9家省市农业(林)科学院携“王炸”成果集结。来自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宁夏农林科学院、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伊犁分院等多家省级农业科学院的高精尖技术和创新成果光彩夺目,引得市民们驻足点赞;省农科院专业所和农区所的展陈摊位“有颜有料”:香味扑鼻的南粳系列米饭、形形色色的外来入侵生物标本展、散发自然清香的柠檬草香包、环境友好的系列新型肥料、方便快捷的农产品快速检测、肉质鲜嫩的风味烧鸡、软糯香甜的甘薯“周边”、迷你可口的西瓜、营养健康的大麦茶、四青作物和扬麦系列产品……每一件展品都是从实验室走向农业产业的生动实践。它们让高精尖的农业科技变得可观、可感、可触,让市民在体验“科技好物”的同时,深切感受到农科人“科技报国、为民造福”的初心情怀。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张伟伟 摄)

农业科普区人气爆棚,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农科院的科普场馆堪称“城东第一”鲜活课堂。草莓资源圃里,从栽培种到珍稀野生种齐全,“宁玉”“宁丰”等优质品种的选育故事引人入胜;千平蝴蝶馆复刻生态环境,翩飞的蝴蝶让市民感受生物多样性之美;都市馆内,金灿灿的水稻、藤蔓缠绕的葡萄树与各类菌菇、蔬菜种质资源,勾勒出都市农业新图景;杜鹃花馆中,千姿百态的杜鹃绽放科研与产业融合魅力;豆博馆里,传统手磨豆盘、现榨豆油体验,唤起不少人童年记忆。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公众开放日活动现场(张伟伟 摄)

现代化智慧农业场景更让市民大开眼界。智能灌溉系统精准滴灌,虫情监测设备实时预警,无人机巡田、大闸蟹智慧养殖、植物工厂等科技设施,展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蓝图。在“基因银行”江苏省种质资源库,室内大屏播放科普视频,超5万份水稻、小麦、大豆等种质资源在此“安家”。专家手持种子实物,向观众讲述种质“芯片”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一粒种子背后的“遗传力量”。智能装备区域,耕作机械、播种农具、收割设备等“田间大家伙”变身小朋友的“科技玩具”,近距离接触让孩子们对农业机械产生浓厚兴趣。

萌宠互动与手工体验区充满欢声笑语。返场的牛、羊、兔等“明星”宠物,以及形态各异的常见宠物、珍奇“异宠”,吸引市民与小朋友打卡合影,全方位展现宠物产业特色成果。手工制作区里,省农学会老师指导研学团小朋友创作蝴蝶画、花朵书签、豆豆五彩画,孩子们发挥想象,将农业元素融入手工作品,定格专属“农科大作”。

产品产销区的“匠心农品·特色优选会”热闹非凡,“苏农科”系列产品、省农科院合作企业科技农产品,以及省绿色食品协会、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工作队推荐的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齐聚。这些带着“科技创造健康生活”印记的产品,将育种突破、智慧栽培方案转化为百姓餐桌上的美味,是省农科院推动科技服务落地、让“科技之花”结出“民生之果”的生动写照。

此次开放日全景呈现省农科院在绿色、优质、安全、健康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以科普、体验、展销融合的形式,打造了一场农业科技“丰收庆典”。让科研走出论文、走进生活,让科技成果装进百姓“菜篮子”“米袋子”,江苏省农科院正以开放之姿,书写农业科技惠及民生的新篇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活力。(记者 张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