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苏省睢宁县大地上处处洋溢着丰收的气息。在睢宁县姚集镇高党村,吕健家庭农场的百亩猕猴桃园更是热闹非凡——满枝的绿果裹着细密绒毛,散发着清甜果香。农场负责人吕健举着手机穿梭林间,正在进行热闹的“果园直播”。
从“等客来”到“卖全国”:新农人玩转直播
“刚有家人问甜不甜,我现场替大家尝一口——嗯!酸甜度刚刚好,果肉特别嫩,这就是咱生态种植的好处,口感一点不含糊!”屏幕那头,网友隔着屏幕“云尝鲜”,订单不断刷新。
谁能想到,如今玩转直播的吕健,曾经也是个“传统果农”。几年前,他守着这片猕猴桃园,每年就盼着采摘季能有收购商上门,价格被压得低不说,遇到行情不好,果子还得烂在树上。“那时候真是愁,好果子卖不上好价钱,辛苦一年白忙活。”吕健回忆道。
几年前的一次偶然机会,吕健刷到农产品直播带货的视频,看着别人把田间地头变成“直播间”,把新鲜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他心动了:“别人能行,我为啥不行?咱的猕猴桃品质这么好,得让更多人知道!”
说干就干,吕健开始摸索直播。没有专业设备,就用手机支架;不懂直播话术,就对着镜子反复练;不知道怎么吸引观众,就把镜头对准果园——从猕猴桃开花、挂果、疏果,施肥……全程“无滤镜”直播。
慢慢地,直播间的人多了起来,有人好奇“猕猴桃怎么判断熟没熟”,有人问“能不能看到果园的真实环境”,吕健都一一回应,还现场摘果、切果、试吃,展示猕猴桃的口感和品质。
“现在不一样了,每天直播几小时,能吸引周边市民来采摘,也能网上销售,一天几十单,最远能卖到东北、海南。”吕健笑着说,以前是“守着果园等客来”,现在是“直播间里卖全国”,自家的猕猴桃再也不愁销路了。
匠心种果:每颗都有“品质身份证”
能在直播间站稳脚跟,靠的不只是热闹的氛围,更是过硬的品质。走进吕健的猕猴桃园,一眼就能看到整齐的果树,每棵树上都挂着黄色的防虫板,地面覆盖着厚厚的杂草。“咱这是生态种植。你看这些草,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用粉碎机粉碎,直接反哺给土地当养料。肥料用的也都是有机肥。这样结出来的果子才甜、才健康。”吕健蹲下身,拨开草叶,指着土壤说。
为了保证每颗猕猴桃的品质,吕健有自己的“匠心”。从疏花疏果开始,他就严格把控——目前树势较弱,每亩产量控制在2000斤以内,确保养分集中;果实成熟前,他会定期检测糖度,只有糖度达到15度以上才会采摘;采摘后,还要经过分拣、分级,按照大小、品相分成不同规格,再进行包装。
“你看这个包装,里面有防震泡沫,还有食用说明,能保证果子运到消费者手里还是新鲜的。”吕健拿起一个包装盒展示,“很多顾客收到货后都说,没想到从果园直发的猕猴桃这么新鲜,口感比超市买的还好。”
正是这份对品质的坚持,让吕健的猕猴桃园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直播间的粉丝也越来越多。
在高党村的猕猴桃种植版图里,吕健的农场并非个例。与他的果园相邻的,是徐州臻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近百亩猕猴桃基地,负责人陈培从2018年起,就扎根这片土地探索猕猴桃产业,成为睢宁新农人中的另一位“坚守者”。
“种植猕猴桃是精细活,从开春施肥、抹芽,到开花人工授粉、疏果,再到日常生态除草,冬天还要修剪绑枝,一年到头几乎闲不住。”但陈培觉得值,“精细化管理下,每亩能产4000斤,徐香猕猴桃批发价超5.5元一斤,采摘10元一斤,效益很好。”
新农业“密码”:智慧与创新绘就丰收图
吕健与陈培的故事,是睢宁新农人“玩转”新农业的生动缩影。在睢宁,像他们这样拥抱数字时代、扎根特色产业的新农人还有很多——有的开直播卖水果,有的做电商卖杂粮,有的通过短视频推广家乡特产,让睢宁的优质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以前觉得种地就是‘看天吃饭’,现在才知道种地也能‘玩’出花样。”吕健说,接下来他还想升级直播设备,邀请村里的乡亲一起参与直播,把高党猕猴桃打造成“网红品牌”;陈培则计划完善技术,让更多农户能跟着他一起种出好猕猴桃。
眼下,吕健、陈培的猕猴桃采摘季都还在持续,果园里的忙碌、直播间的热闹,共同勾勒出睢宁金秋丰收的生动图景,也藏着睢宁农业发展的“新密码”——那是新农人的智慧与创新,是传统农业拥抱数字时代的活力,更是睢宁乡村振兴的蓬勃希望。(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周杨 杨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