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在甘肃省通渭县李家店乡常坪村的百亩万寿菊示范基地,金黄色的花朵迎风绽放。随着采摘旺季的到来,党员干部与村民迅速行动,穿梭在花田间将一朵朵万寿菊装入袋中,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常坪村的万寿菊产业,是李家店乡重点推进的“书记党建项目”,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创新运营模式,集中连片打造100 亩种植基地。这一产业选择精准破解了当地农业生产的“空窗期”难题。
每年金银花采收结束后,玉米、马铃薯尚未成熟,土地处于闲置状态,而万寿菊的种植采摘恰好填补这一空白。错峰发展的模式,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让农闲时节的村民有了增收渠道,真正实现“土地不闲置,农户有钱赚”。
“以前这时候地里没啥活干,只能在家等着收玉米、土豆,现在好了,万寿菊让咱农闲变农忙,每天采花能挣百十来块,还不耽误照顾家里!”正在花田采摘的村民常世明,手上动作不停,“你看这花多好,咱们用心摘,收花的也不压价,都是实打实的收入,心里踏实”。
为保障农户收益,村集体参照市场行情以每公斤0.6元的价格为采摘人员支付报酬,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通过劳动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这种“党建引领+群众参与”的模式,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难题,带动农户增收,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形成“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良性循环。
常坪村的万寿菊产业,是李家店乡“党建促振兴”的典型案例。从前期选品种、找销路,到中期抗旱保苗,再到如今组织采收,党支部始终冲在前面,党员带着群众干,既破解了农业“空窗期”难题,又让村民多了条增收路。“接下来,我们会继续支持这类特色产业,完善产业链,让‘金花’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李家店乡党委书记王光宗说。
万寿菊作为经济价值较高的特色作物,是提取天然叶黄素的核心原料,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动物饲料等多个领域,市场需求稳定。据测算,今年常坪村万寿菊亩均收入预计可达2600元,可观的经济效益让这一产业成为农户增收、集体增效的“黄金引擎”。
金黄的花海不仅扮“靓”了乡村风貌,还让“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目标落地见效。村民通过土地入股分红和务工采摘两种方式获得双重收益,切实分享产业发展成果。如今,这片“党建金花”已成为常坪村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还为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常坪经验”。
下一步,李家店乡常坪村将继续深耕万寿菊产业,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附加值,让这朵“致富花”越开越艳,让村民的生活像盛开的万寿菊一样,绚烂红火。(记者 吴舒睿 通讯员 苟亚龙 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