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提升小区治理效能 着力打造全域幸福小区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以加强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分类治理为抓手,以提升小区治理效能为目标,积极探索小区多元治理新模式,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的小区治理体系,着力打造全域幸福小区,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组织覆盖夯基础

增强小区治理动力

坚持把党组织建设作为小区治理的“根”与“魂”,制定《会理市党建引领小区治理实施意见(试行)》,73家市级部门、3个街道、12个社区与全市81个小区结对开展治理。优化小区党组织设置,推动符合条件的小区建立党组织14个、联合党支部4个;指导建立物业行业党组织1个、物业项目党组织8个、物业服务企业党小组1个、小区党支部3个、业主委员会党支部1个,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强化多方联动治理,推行“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协同治理模式,召开联席会议27场,收集研判社情民意63件。建立党员联系户制度,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接待群众来访40余人次,收集意见建议48条,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余件,形成党建引领带动小区自治、党员先行带领居民共治的良好氛围。

会理丽水溪沙小区持续深化“党建+小区治理”,健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四级工作联动体系,全面推行“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协同治理模式,每季度召开联席会议,收集研判社情民意,着力打造小区治理共同体。同时,小区整合资金30万余元,打造小区党支部阵地,规范建设小区党员活动室、日间照料中心、居民书屋、心理咨询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实现小区党支部、党员、业主有场所办事议事,2021年丽水溪沙小区成功入选全省“百佳”示范小区。

综合整治优服务

汇聚小区治理合力

按照“有标识、有设施、有机制、有队伍、有活动、有服务、有保障”的“七有”标准,推进12个城市社区活动阵地标准化建设,搭建12个城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32个分片服务区域、41个居民小组服务站、189个便民服务点,共同构建小区治理新蓝图。坚持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持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选拔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的小区治理带头人,建立党员志愿队伍10支,组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20余场,参与党员100余人次,服务居民400余人次。结合省级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创建,开展“文明微联创”活动,依托党员志愿服务等10支队伍,到小区开展文明宣传、道德宣讲等活动20场次,推进文明和谐小区建设。推行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基层治理模式,协调10余家社会组织、100余名党员志愿者到丽水溪沙、滨河西岸小区开展义诊、义剪、文艺汇演等活动13场次,服务群众1000余人,真真正正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

会理市委小区、老公安局家属院、新时代广场商圈等70余个小区依托包联部门,结合“双报到”、船城“焕颜”记、“花满船城”等行动,定期组织单位党员、网格员、物业、志愿者到包联街巷、小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解决私拉电线、车辆违停等民生问题1000余件。搭建小区居民微信群300余个,畅通便捷高效的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实现听居民“说事”、让居民“议事”、帮居民“理事”、向居民“晒事”、邀居民“评事”的全流程互动机制,让“家门口”的服务越来越细致。

创新引领提质效

激活小区治理活力

建强“红色管家”,积极推动小区党组织与物业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完善“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的物业管理机制,结合市内丰富的红色资源,组织开展红色记忆、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3场次,参与党员80余人、居民300余人,进一步织密小区治理“红色网络”。大力推进智慧小区建设,积极探索“人防+技防”管理模式,由党支部牵头协调物业企业,整合资金20余万元,在3个小区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积极推进“智慧门牌”建设,推进小区管理智能化、现代化。建立治理共同体,整合资金30余万元,扎实推进2个小区“亲民化”改造,让党群服务阵地成为居民“情感互动”之所,推动建立“人人参与、人人共建、人人享有”的小区治理共同体,实现居民参与小区治理效能的最大化。

滨河西岸小区投入资金8万余元,开展“红色阵地”亲民化改造,改建了280平方米党群服务站,内设党员红色活动室、幸福邻里议事厅、红色物业办公室、妇女儿童之家等活动阵地。组建小区党支部,选配班子成员7名、党小组长14名,实现支委成员和业委会委员4人交叉任职,537位小区党员参与示范创建活动,成为小区治理最具活力的“红色细胞”。以小区党支部为核心,探索打造“红色物业”党建品牌,监督引导物业发展,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舒心的服务。(记者 戚原 通讯员 游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