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肥城:“肥AI企”数字沃土厚植发展新生态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当下,如何以精准有效的服务破解企业发展痛点,成为地方政府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课题。近日,山东肥城正式推出“肥AI企”随手查企业服务平台小程序,在原肥城市产业协同供需对接“随手查”服务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磅升级,不仅实现了从单一功能到综合服务的跨越式发展,更以创新服务模式为当地企业注入了强劲的数字动能。

据肥城市工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园臻介绍,升级后的小程序增加产品供需资源池、政策资源池、数字服务商资源池“三个池子”,搭建产业协同供需“随手查”、资金政策“随手查”、荣誉政策“随手查”、产业政策“随手查”、数字服务商“随手查”5大版块,企业可在平台查供需信息、查资金政策、查荣誉政策、查产业政策、查数字服务商等。

“一直以来,政策获取难、资源对接慢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分散的政策信息、碎片化的供需资源、繁琐的服务流程,让企业在寻求支持时往往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肥城市工信局局长王峰说,“肥AI企”小程序的推出,正是瞄准这些痛点,通过数字化手段重构服务链条。

“平台将分散的政策信息、供需资源、服务商数据整合为结构化知识体系,打造出五大核心功能板块,为企业提供‘菜单式’定制化服务,企业平均获取政策信息的时间大幅缩短,资源对接效率提升显著,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肥城市工信局信息产业科科员宗大帅说。

查供需,对接“数字动脉”,激活本地产业链协同 。在产业协同发展层面,“肥AI企”小程序的产业协同供需板块更是构建起了本地产业链的“数字动脉”。平台聚焦钢铁冶金、化工、金融等11个重点行业,建立起覆盖310家企业的供需数据库,对企业产品信息、技术参数、产能数据等要素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形成本地优质产品目录。平台通过接入智能问答模块,为企业提供了直接的咨询通道,通过向随手查智能助理提问,企业可获得实时精准指引,促进供需对接效率提升。

“过去寻找本地配套供应商需要跑多个部门、参加多场对接会,现在通过平台供需地图功能,几分钟就能筛选出符合技术要求的3家本地企业。”山东征途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波说,这种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匹配,不仅降低了企业采购成本,更推动了本地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查政策,深挖政策资源池 ,让惠企政策精准滴灌。“有什么政策?我能享什么政策?怎么联系申报?”以往,这 “三连问”常常让企业错失政策红利,严重阻碍了企业对接政策的效率和质量。肥城市系统梳理、分类整合了国家、省、市、县各级各部门的惠企政策,统一按照政策核心、申报时间、责任科室、政策文件等条目的格式在“肥AI企”平台发布,使企业对各级各类政策一目了然,确保每一项利好政策都能滴灌到对应企业。

从供需对接的“物理整合” 到政策服务的 “化学融合”,“肥AI企”小程序的创新价值正在持续释放。“肥AI企”平台的创新价值正在显现。

“平台运行以来,初步收录资金类与荣誉类政策47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内容100项、行业门类20项、省内政策原文8项,日均访问量达500余次,活跃用户数达400余个。更值得关注的是,平台积累的供需数据、政策申报记录等‘数字资产’,正在为政府产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马园臻说。

查数字服务商,构建转型服务导航仪,为数字化转型精准搭线。数字化转型是不少企业的心头事,但“找不准服务商、担心服务不匹配”却让企业望而却步。“肥AI企”的“数字服务商”板块,专门为企业转型“牵线搭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扫清找服务难的障碍。

目前,初步收录10家专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信息,涵盖工业互联网、智能装备、数据服务等领域,详细标注企业名称、服务范围、典型案例及联系方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快速匹配适配服务商,避免盲目选型。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数字沃土上,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奔赴、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发力,不仅破解了当下企业发展的痛点,更为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服务模式与发展理念的深度变革。‘肥AI企’小程序的打造,背后是肥城市委、市政府主动作为、为企业主动服务的初心。”王峰说,小程序的全面推广,标志着肥城企业正式迈入服务更智能、发展更高效的新时代。(记者 陈曦 通讯员 纪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