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天门势正扬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连续四年入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纺织服装、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全国瞩目,新型城镇化试点经验全省推广……站在“十四五”即将收官的时间点,回望近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可以发现,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湖北省天门市上下聚焦建支点、争当“优等生”,奋力推动跨越赶超发展,形成了群众动起来、社会转起来、经济活起来、信心强起来的生动局面。

这五年

总体跃升,跨越赶超底气厚

中国(天门)服装电商城 (田萱 摄)

2025年,天门市经济总量预计可达到8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等5项指标超额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

“十四五”期间,天门市GDP年均增长6.7%,走出了一条“复元打平、重回赛道、修复向好、聚势突破、整体提升”的昂扬向上发展曲线。

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天门区位优势系统重塑。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79个、总投资1308亿元;武天高速东段建成通车,武天高速西段加快推进,沿江高铁天门段预计年底建成通车,天门市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可实现30分钟到武汉,3小时直达上海、重庆。

一批产业项目扎根成长。绿色循环产业园从无到有,短短两年实现“从点到链”跨越发展,目前,园区已有14个项目投产,今年产值有望突破200亿元;化纤纺织产业园开花结果,天门市纺织服装产业构建起“原料—纺丝—织布—制衣—销售”的完整闭环。

绿色转型稳步推进,发展“含绿量”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累计达-28.61%;109家困难企业“重获新生”,5家沿江化工企业完成关改搬转任务,成功培育省级绿色工厂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

这五年

产业腾飞,动能转换气象新

湖北天门三圆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加弹机“吐出”一卷卷锦纶长丝 (田萱 摄)

直播间里,“3、2、1,上链接”的吆喝此起彼伏;智能车间,AI算法快速将不同客户需求拆解成产线指令;物流仓库,自动化打包、分拣设备高效运转……

从南下打拼到携技返乡,从零散经营到生态闭环,从代工贴牌到全球卖货......天门市依托电商新业态和全产业链布局,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从传统制造向数字化、国际化转型,服装电商交易额从70亿元跃升至513亿元、总销量突破6亿件。五年来,天门市坚定不移推动产业提质,一二三产协同发力,“一主两新三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工业迈上新台阶。纺织服装、循环经济正加速向千亿产业迈进;年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76家,产值超十亿元企业7家;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14个,上云企业超200家。2024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排全省第1位;今年1-8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3%,增速再次连续8个月居全省第一。

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80万吨以上,蔬菜产业年综合产值超40亿元,成功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开园,基本形成“生产加工、科技创新、物流集散”三大核心功能。

商贸服务业扩量提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由40.6%提高到49.8%,天门市获评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市、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持续完善,实现所有行政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点全覆盖;培育县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576家。

这五年

城乡蝶变,宜居画卷徐徐展

天门北湖公园 (田萱 摄)

相较于增长的数字,城市中一点一滴的变化,让人感受更为直接。

在城区,围绕建设水乡公园城市,高标准打造北部生态宜居片区、中部商业活力片区、南部产城融合片区,高效率推进天门新区、高铁新城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地下管网改造等一批城市更新项目竣工投用,城市承载力、吸引力、带动力、辐射力明显增强。

在乡村,累计投入专项资金8.7亿元推进525个村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创建省级乡村建设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30个;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1338.37公里、新建、改建乡村微景点、微景观310个,农村文体小广场408个,“小三园”近1.5万个,建成农村新能源充电网络3公里“服务圈”,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优化至1.6:1。

这五年

改革攻坚,创新潮涌活力劲

城市人气大增的背后,离不开一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创新试点。

2023年,天门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系列民生政策,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小切口”,探索解决就地城镇化“大课题”,催生了“人口回流、产业回迁、生育回升”的多米诺效应,累计吸引回流人口超10万人,先后有一百多个县市区来天门市考察学习。

五年来,天门市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县市,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数量翻倍;科创成果转化加快,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百亿元。

“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成效显著,线上可办事项超2000项,办理时限压缩88%以上。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5万户。

深入开展大财政体系建设,清理国有“三资”1522亿元,盘活融资9.57亿元。

这五年

民生向暖,幸福生活成色足

天门市民生改善始终与宏观发展同频共振。五年来,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稳定在75%左右,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43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2万人。

大力创建生育友好型城市。真金白银投入,从婚恋、孕育、生育、养育、托育、教育等全链条入手系统性解决生育家庭后顾之忧,2024年全市出生人口7217人、同比增长17%,实现8年来首次“由降转增”。

教育的变化看得见摸得着。新增公办学位3.7万余个,教育布局持续优化,组建教联体66个,更多孩子实现家门口“上好学”。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市域内就诊率稳定在90%以上,市一医汇侨院区建成投用、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县市级医院前十。

文旅场景推陈出新,融合业态精彩不断。石家河遗址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遗址博物馆预计年底建成开放,张家湖农文旅项目建设初见成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截至今年9月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3%;国考、省考断面及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新增城市绿地42.26万平方米,绿色融入市民生活日常。(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熊文婷 许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