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秋收 农机轰鸣颗粒归仓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起伏,轰鸣的收割机在田野间来回奔忙,饱满的稻粒倾泻入仓——近日襄阳南漳县清河管理区雷家巷社区的抢收现场。一场与雨水赛跑的秋收战役,正趁着晴好天气紧张进行。

清河管理区雷家巷社区的抢收现场(刘江 摄)

种粮大户李正莲裤脚沾满泥土,目光紧紧跟随作业机械。她家今年种植了150亩水稻,正全力组织抢收。“必须赶在下一波雨前抢回去!”李正莲说道,当天她请了三台收割机协同作战,加上自家力量,一天内就能全部收割完。“看着粮进仓,心里才踏实。”

来自四川的跨区作业机手团队(刘江 摄)

为她服务的正是来自四川的跨区作业机手团队。农机手介绍,他们已在南漳作业数日,因降雨一度暂停。天一放晴,三台机器立刻投入“战斗”,连续奋战抢收李正莲家的稻谷。加班加点,也必须帮她家收完。

从收割机上卸下来的稻谷装满了车厢(刘江 摄)

田埂边的运输三轮车也排起了队,不一会,从收割机上卸下来的稻谷就装满了车厢,司机师傅踩着油门往家赶,李正莲告诉记者要趁着太阳足,拉回去赶紧摊在晒谷场上,要是等下雨,稻谷受潮发芽,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看着稻谷不断被收割归仓,她也松了口气。

清河管理区稻田(刘江 摄)

南漳县清河管理区地处“中国有机谷”核心区域,这里土地平整、水源丰富、气候温润,生态优良,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小麦、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今年清河种植水稻18835亩,预计亩均产量达1460斤。近年来,当地以科技为引领,进一步加大新技术、新措施、新机具示范应用力度,积极探索水稻、小麦等传统优势项目的绿色、有机高效栽培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有机水稻的种植管理水平和稻谷品质,实现了连年质量产量双丰收。

南漳县共计38.4万亩水稻已抢收65%,还有部分晚插水稻处于结实期,预计全县秋粮面积65.8万亩。为解决已收水稻晾晒难题,南漳县农业农村局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对接周边烘干资源,协调56家烘干中心、176台烘干机组参与粮食代加工。经整合调配,这些设备已形成每日5000吨的粮食烘干能力,可快速处理收割后的稻谷,确保粮食及时烘干储存,确保颗粒归仓,全方位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廖楚雄 黄悦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