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浩荡边陲美 移民共富画卷新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秋风送爽,在云南省勐海县勐遮镇,田野泛起阵阵金色浪,农民的笑语伴着农机的轰鸣阵阵入耳,素有“滇南粮仓”美称的勐遮镇已然拉开秋收大幕。

走进勐海县勐遮曼勐养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大米加工厂,各条生产线马力全开,一袋袋印有“傣坝田园”字样的大米从生产线上滚动,工人们装箱储备,干劲十足。2019年,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投入197.73万元,实施曼勐养村碾米设备生产线成套工程项目,且将整套生产线以租赁的形式出租给合作社经营,构建合作共赢格局。每年收取的租金,用于移民分红增收和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遵循“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工作思路,落实搬迁政策,勇于探索创新,助推库区移民群众奔向共同富裕。

前景变,融入产业底气足。2019年以来,在勐往乡灰塘村委会野谷塘村共投入1270余万元,实施了移民码头、商铺、客栈、竹子加工厂等集群产业。2021年,野谷塘村小组将上述产业集体打包租赁,每年获取租金收益27.8万元,用于村集体支出和移民分红,每年移民人均增收341元。

认知变,聚链成势增收入。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指导曼勐养村党总支依托集贸市场项目,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冷链物流、生态种植等产业。通过党员带头入股、技术帮扶,带动1200户种粮户年增收240万元。

思路变,勇当投资破冰者。在移民后期扶持上,为改变移民库区经济基础薄弱、土地资源匮乏、可开发空间狭窄的困局,聚焦三大经济发展,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大胆想、主动试,积极探索“党建+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全力申报勐海勐巴拉文旅、景洪康养旅居等合作项目参与省级竞争立项,项目落地实施后,每年可为全县移民带来人均上千元的收入,带动120人就业,开辟“异地投资,本地收益”的协调发展路径。

生活变,幸福故事说不完。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指导曼勒、曼西里移民村党支部创建A级旅游村,打造“党建+旅游”示范基地。党员带头发展农家乐、民宿,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增长超万元。勐邦小组党支部依托“天鹅湖”资源,开发雨林研学、星空民宿等业态,实现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的高效转化。曼朗村实施“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水厂生产车间、民宿,铺设青石板道路,完成绿化亮化工程,吸引周边游客到访体验,形成“农业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有机整体。

党建引领显担当。为高效解决移民群众烦心事、揪心事,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在安置点设立“移民服务驿站”,集政策咨询、诉求受理、纠纷调解、便民服务于一体,架起贴心服务移民群众的“连心桥”。通过常态化入户走访、现场调查、查阅档案等方式,精准锁定矛盾焦点,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近年来,搁置8年之久的野谷塘集体未利用地补偿款问题、搁置6年之久的曼桂水库右岸机耕路复建工程、曼桂水库引水隧洞片区临时征地补偿、勐阿水库工程建设征地矛盾纠纷等一批事关移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大量涉及土地征收、补偿款兑付等矛盾在源头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内生动力被唤醒。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公室抓住农闲时机,把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开展各类技能培训。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电商、美容、烹饪、挖机驾驶等新型实用技能方面进行培训。通过烹饪技能培训,曼西里、曼勒等村小组移民群众外出创业,家庭年收入显著增加。

为水利兴而移,为民之福而安。勐海县搬迁安置办将不断创新移民工作机制,落实后期扶持政策,最大限度发挥好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扶持资金效益,奋力实现“润泽库区,造福移民”新目标,用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记者 郑义 通讯员 罗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