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赋能草原农牧民大健康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解决农牧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程中,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推动医疗服务提质增效,通过实施心电“一张网”、远程“可视化B超”、线上“云胶片”等智慧医疗项目,让高原牧区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和幸福感。

心电“一张网”:搭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近年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投入1200万元打造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高标准推进“心电一张网”建设,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前哨的三级防治救治网络,形成“基层检查+总院诊断”的高效服务模式。截至目前,系统已上传心电数据2900人次,成功处置39例高危胸痛病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4例,完成溶栓治疗11例,转诊时效达标率100%,实现了“基层筛查—快速转诊—精准救治—闭环管理”的全流程服务。

共和县通过多轮专项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医务人员179人次,覆盖设备操作、心电图判读、数据上传等环节,夯实人才基础。自项目运行以来,已为654名患者提供服务,精准识别244例异常心电图,践行“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策略,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致残风险,成为守护群众“心”健康的民心工程。

远程“可视化B超”:实现诊疗服务“零距离”

兴海县依托远程超声实时会诊系统,建立总院与分院之间的影像传输与诊断协作机制,让偏远地区群众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远程超声诊断668例,平均诊断反馈时间缩短至5分钟,极大提升了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与可及性。

共和县在前期投入1500万元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增拨16万元为医共体总院及14家分院配备先进数字式心电采集设备,构建“采集—传输—诊断”全流程闭环,实现“基层检查、县级诊断、结果共享”的服务模式,有效破解基层“有设备、无能力”的困境,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二级医院同质化诊疗服务。

线上“云胶片”:撑起健康服务“半边天”

“云胶片”服务通过数字化存储与传输,实现CT、DR等影像检查结果的电子化共享,群众可随时随地查阅电子报告和影像资料。兴海县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广“云胶片+远程会诊”模式,基层医生可直接申请县级专家支持,快速制定诊疗方案。目前,服务已覆盖5家乡镇卫生院,累计推送云胶片2304人次,惠及群众8743人次,跨院就医效率提升40%以上,切实解决了“重复检查、胶片携带不便”等问题。

未来可期:持续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

下一步,海南州将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实践,打造“智慧医院”,推动智慧医疗全面融入基层服务。通过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加强远程会诊协作、推动跨区域影像互认、深化“云胶片”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加快完善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持续推动医疗服务质量提质增效,为高原群众健康保驾护航。(记者 申维祖 通讯员 吴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