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善举谱写“幸福之歌”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清晨,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王英镇高山村在薄雾中苏醒,而幸福食堂的厨房里,早已蒸汽氤氲,锅铲叮当,交织成一首独特的乡村晨曲。这声音的“指挥家”,是村民尹先华。她日复一日,在这方寸灶台间,用最朴素的食材和最真诚的心,为全村的老人们烹煮着“幸福”的味道。

尹先华(左)正在为村民在幸福食堂“服务”(何炟 摄)

从舞台中心到幸福灶台

高山村的春节联欢晚会、重阳节文艺汇演的舞台上,总能看到她翩翩起舞的身影,用欢快的节奏为乡邻带去欢乐。然而,今年她的“舞台”更多地转移到了幸福食堂的厨房。她主动请缨,成为食堂的一名志愿者,开始为村里的老人们免费做饭。

锅碗瓢盆成了她的新“乐器”,油盐酱醋谱写出她的新“乐章”。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高山村,尹先华就已经在食堂里开始忙碌,洗菜、切肉、煲汤……用心准备着每一顿餐食。她不仅付出劳动,还常常自掏腰包,多次向食堂捐赠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和各类物资,默默地将爱心融入一粥一饭之中。

“在舞台上,我们用舞蹈传递快乐;在厨房里,我用饭菜温暖人心。方式不同,但都是为了让大家感到幸福。”尹先华一边麻利地翻炒着大锅里的菜肴,一边笑着说道。这个决定源于她内心深处的爱老敬老之情,她也用自己的行动,将“舞台”上的热情,完美延续到了“灶台”上的坚守。

爱心食材与幸福食谱

在尹先华看来,做饭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她不仅付出全部时间和精力,还常常自掏腰包,将自家菜地产的新鲜蔬菜、亲手腌制的爽口小菜,默默带进食堂,添加到老人们的餐食中。

她对老人们的关爱,细致入微。她的围裙口袋里有个小本子,详细记录着哪些奶奶牙口不好,菜要软烂,哪些大爷血压高,务必少盐。这份独特的“幸福食谱”,是她利用休息时间走访老人,一点点摸索出来的。她说:“只有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出真正合他们胃口、让他们安心的‘幸福餐’。”

小食堂见证大情怀

尹先华的善举,并非个例。在高山村这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她的故事是“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共建共治格局的生动缩影。在村党支部的引领和号召下,在积分制等创新机制的激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像尹先华一样,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文明乡风。

幸福食堂的烟火气,凝聚着党群同心的大力量。它不仅是解决“一餐热饭”的厨房,更成为了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食堂的平稳运行,离不开党支部在背后统筹制定标准、严格把关安全、整合各方资源。正是有了党建引领这枚“定盘星”,千千万万个如尹先华般的热心群众才有了奉献的舞台,涓涓爱心才得以汇聚成滋养乡村文明的幸福甘泉。

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锅铲声依旧准时响起。尹先华用她的锅碗瓢盆,持续谱写着高山村的“幸福之歌”。这歌声,回荡在饭菜的香气里,融入了老人们的笑脸上,更彰显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中,汇成了高山村“老有所养、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动人乐章。(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何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