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新疆温宿县66万亩棉田陆续进入采收季。无垠的田野上,雪白的棉桃迎风吐絮,数台自走式打包采棉机整齐穿行,一次性完成采摘、压缩、打包等工序,将一朵朵棉花变成一颗颗重约两吨的“金蛋蛋”。轰鸣的机械声里,一幅大规模、标准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丰收画卷,正在天山南麓徐徐展开。
走进古勒阿瓦提乡古勒艾日克村的棉田,连片的棉株齐整挺拔,棉絮饱满。大型采棉机驶过,原本缀满枝头的棉花被迅速“吞”入机舱,经过压实后,每隔一段时间便“吐”出一个裹着黄色包膜的圆柱形棉包,整齐码放在田垄之间。这些棉包随后由转运车辆送往加工厂,实现从田间到车间的无缝衔接。
“我家种了300亩棉花,今早开始采收,预计明天上午就能全部采完。”古勒艾日克村棉农迪力穆拉提·穆合塔尔站在地头,望着忙碌的采棉机说道,“今年棉花长势好,亩产估计在420公斤左右。加上政策补贴,一亩地能收入2000元。”他语气中透着喜悦,对机械化采收的高效连连称赞。
古勒阿瓦提乡是温宿县重要的棉花产区,全乡棉花种植面积达28万亩,其中机采棉占比高达98%。近年来,此乡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大力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干播湿出等先进耕作模式,依托优越的光热水土条件,持续推进棉花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已成为全县重要的优质棉生产基地。古勒阿瓦提乡古勒艾日克村党支部委员、生产主任依力哈木•依米热木孜说:“从2015年起,村里就开始推广滴灌种植技术。如今,滴灌覆盖率已达到100%,平均每亩每年能节约40%—50%的灌溉用水,棉花的品质和产量得到双提升。”
采收环节的高效运转,离不开专业农机服务组织的支撑。温宿县鑫辉农业种植采收合作社负责人马义龙介绍:“自9月底进入采收季以来,我们合作社调配了19台大型采棉机投入作业,目前主要使用的是沃得、钵施然等国产机型。”他表示,这些国产采棉机性能稳定、采收效率高,“单机日均可完成200至300亩采收任务,采净率保持在95%以上,充分满足了棉农的采收需求。”
为确保采收工作有序推进,温宿县农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提供从后期田管到机械化采收的全流程指导服务。古勒艾日克村党支部委员、生产主任依力哈木·依米热木孜表示:“我们紧盯采收进度和质量,加强农机调度与服务保障,全力确保10月底前圆满完成全村棉花采收任务。”
温宿县近年来持续推动棉花生产向全程机械化转型升级,通过推广标准化种植、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等举措,不断提升棉花产业的综合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县棉花机采率持续提升,机械化采收已成为主流生产方式,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作业效率,也有力推动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记者 查燕荣 通讯员 赵新昌杨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