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精准滴灌”助力科技企业突围赋能工业经济发展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在粤北河源市龙川县登云镇工业园,广东迈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下称“迈诺工业”)的三期车间里,一根根直径1.2米的密闭钢索正有序下线。这些表面泛着金属光泽的“工业神经”,即将打包发往印尼雅加达机场——作为当地地标建筑的“脊梁”,它们不仅承载着建筑的安全,更见证了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成长跃迁。而其背后的关键推力,来自邮储银行河源市分行5000万元“科创信用贷”的精准注入。

“卡脖子”之困:科技企业的融资之难

作为2010年成立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迈诺工业深耕建筑索网结构材料领域,其研发的钢索材料强度、轻量化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企业负责人坦言,发展曾屡遭资金掣肘。研发投入“烧钱 ”:新型钢索材料从实验室到量产,需组建博士团队、搭建测试平台,单是前期研发费用就超千万元;设备升级“砸钱”:全球最大直径密闭钢索生产线需6000万元,企业自有资金仅能覆盖30%;市场拓展“垫钱”:参与国际项目投标需垫付保证金、差旅费用,海外应收账款周转周期长,流动资金压力大。“最难的是融资。”企业财务负责人翻出2021年的贷款申请记录,“我们跑了5家银行,要么要看土地、厂房等抵押物(我们只有少量设备),要么嫌研发项目‘看不见、摸不着’,风险高。”“抵押依赖”和“短周期偏好”让这家轻资产、重技术的科技企业陷入“有技术无资金”的困境。

破局之道:邮储银行的“技术价值”重构

转机出现在2023年春。邮储银行河源市分行在“县域科创企业走访”中发现迈诺工业的技术潜力,随即启动“一企一策”服务。“我们不做‘看过去’的银行,要做‘看未来’的伙伴。”邮储银行龙川县支行信贷客户经理解释,河源市分行联动省分行业务部门,组建“行业专家+信贷骨干”评估团队,从三方面重构企业价值判断。

技术价值量化: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专家,评估迈诺的研发项目——新型钢索材料若量产,可填补国内高端建筑索网领域空白,预计市场渗透率超30%;设备价值动态测: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结合设备国际售价、产能(全球最大直径密闭钢索线)、维护记录,核定设备价值6000万元;资金需求分段配:根据企业研发进度(实验室验证—中试—量产)、设备采购节点(签约—交付—安装)、市场投标时间(国际展会前),将5000万元贷款拆分为“研发专项”“设备升级”“流动资金”三部分,按需分阶段放款。最终,一笔纯信用、无抵押的“科创信用贷”落地,覆盖企业全周期需求。

“活水”见效: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

贷款到账后,迈诺工业的发展按下“加速键”。研发端:专项贷款支持组建20人博士团队,新增3项发明专利,新型钢索材料研发周期从24个月缩短至12个月,成果转化率提升40%;设备端:固定资产贷款助力引进全球最大直径密闭钢索生产线,年产能从8000吨跃升至1.2万吨,产品合格率从92%提升至99%;市场端: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参加新加坡国际建筑展、迪拜基建峰会,产品出口至15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额同比增长80%,成功打入欧美高端市场。

“现在敢接大项目了。”企业负责人指着车间外的运输车队说,2024年中标东南亚某跨海大桥索网供应项目,订单金额超2亿元,“放在以前,这样的订单可能因资金压力不敢接”。更深远的变化在产业链:迈诺工业的技术突破带动了龙川周边5家配套企业升级,形成“研发—生产—应用”的本地化产业集群;其海外市场拓展也为县域制造业“走出去”提供了“技术背书”。

县域启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样本

迈诺工业的案例,是邮储银行河源市分行服务县域经济的缩影。邮储银行龙川县支行行长黄勇平表示:“县域经济的活力在创新,金融的使命是让‘技术价值’转化为‘发展动能’。”在他看来,服务科技企业需把握三个关键。懂产业:深入研究企业所在赛道的技术前景、市场空间,而非仅看财务报表;敢创新:突破“抵押依赖”,用技术评估、动态估值等新工具破解轻资产融资难;重陪伴:根据企业生命周期设计金融方案,研发期给“耐心资本”,扩张期给“灵活额度”。

截至2025年8月,邮储银行河源市分行已为160多家科技企业提供超7.5亿元授信,其中“科创信用贷”余额突破2亿元。迈诺工业等企业的崛起,不仅推动龙川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从“零星分布”到“集群发展”,更印证了当金融真正扎根产业、读懂技术,就能成为县域新质生产力成长的“催化剂”。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县域车间到海外工地,迈诺工业的故事还在继续。正如企业墙上挂着的那句标语:“每一根钢索,都在拉近中国智造与世界的距离。”而这背后,是金融“活水”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更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记者 付曦地 通讯员 黄子莲 邓碧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