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肥藕壮稻飘香 | 县域经济网·中国县域经济报

金秋时节,湖北省应城市南垸良种场1.93万亩农田迎来丰收季。蟹膏饱满的毛蟹、粗壮鲜脆的莲藕、颗粒饱满的稻谷三大绿色农产品集中上市,种植养殖大户们抢抓农时忙采收、促销售,田野间、基地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农户正在挖莲藕(艾彦中 摄)

走进南垸良种场木剅村千亩莲藕种植基地,采挖、清洗、分拣、过磅、装车的流水线作业有条不紊。一辆满载10吨九孔莲藕的货车即将启程,发往新疆、广州等地,这样的运输车辆,每天要发出五辆。

“今年莲藕的产量和品质都比去年好,收购价也更高。每天能产6万斤到7万斤,营业额有8万元左右。”应城市南垸建国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胡雅兰笑着说。

8月下旬以来,南垸良种场通过“基地+农户”的模式推动莲藕销售,已累计卖出莲藕20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近300万元。今年南垸良种场共种植4000多亩优质莲藕,预计总产量可达2000多万斤,总产值近4000万元。

得益于科技赋能,南垸良种场的特色水产品也迎来丰收。每天凌晨五点,木剅村养殖大户祁家明夫妇就下塘捕捞毛蟹,当看到一只只半斤以上的肥蟹被捞起时,夫妻俩满脸欢喜:“今年毛蟹长得特别好,最大的有六七两重,不仅上市早,卖价也很可观。”

近年来,南垸良种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毛蟹、小龙虾等特色水产养殖,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今年,南垸良种场水产养殖面积达4000多亩,预计产量520吨,总产值近5000万元。

这边蟹塘捕捞忙,那边稻田收割欢。在木剅村的千亩稻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穿梭作业,不到20分钟就能完成一亩晚杂稻的收割。“现在机械化收割太方便了,省工、省力又省钱,大大降低了种植成本。”木剅村党支部书记吴德山感慨道。

晚稻收割现场(艾彦中 摄)

“科技先行、政策扶持、大户引领、群众参与”,这是南垸良种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农业的关键举措。南垸良种场1.93万亩农田中,有1.7万多亩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重点发展特色水产、水生蔬菜和优质晚稻,占总耕地面积的八成以上。如今,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种植养殖格局已基本形成,不仅让绿色农产品走出了乡村,更给当地群众搭建起稳定的增收致富平台。(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艾彦中 龚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