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在湖北省孝感应城市城中街道,一支支“民情先锋队”的身影,伴着夜色,开始穿梭于各个居民小区。他们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叩开一扇扇家门,倾听家长里短,收集民情民意。这已成为城中街道推行“户户走访、户户建档、户户包联”“三个户户”工作法“夜访”行动的生动常态。
“白天上班碰不着人,晚上上门准能唠上几句。”这已成为街道党员干部开展走访的普遍心得。针对居民“白天忙工作、入户难见人”的实际难题,城中街道积极探索“党建+综治”新模式,创新推出“错峰走访+弹性补访”机制。来自街道、社区(村)及下沉单位的300余名党员干部组建成“民情先锋队”,踩着晚间、周末的“19点黄金档”,主动上门,成为矛盾纠纷的“解铃人”和风险隐患的“探照灯”。
走访不是“进门问需”便止步,更注重“帮扶解忧”。在三眼井社区夜访时,居民徐鸣反映小区路灯损坏影响老人出行。社区次日便迅速行动,更换了两盏崭新路灯。“一反映就把问题搞好了,”徐鸣满意地说。
在全面走访的基础上,街道将目光聚焦到低保家庭、独居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一对一”精准帮扶;同步排查高空抛物、飞线充电等安全隐患及各类矛盾纠纷,力求“走一户、清一户”,并建立“一户一档”的治理台账,为后续精准帮扶和化解矛盾“画像”。
面对排查出的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城中街道运用“分类分级管理”开出“精准药方”,推动矛盾化解从“一把抓”向“层级化”转变。对于邻里拌嘴、家庭琐事这类“小摩擦”,社区网格员与楼栋长化身“贴心人”,上门“唠家常、讲道理”,用情理化解隔阂;而一旦碰到涉及面广、化解难度大的“硬骨头”,则立即启动“联动引擎”,由街道综治中心牵头,联合相关部门协同作战,实行“一案一专班”包保,面对面会商破解重点难点,集中调度攻坚堵点痛点。
“切实掌握居民需求,摸清矛盾纠纷,做好及时化解,维护辖区稳定。”新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国宏道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截至目前,街道已累计排查64932户次,150451人次,实现了辖区总户数排查100%全覆盖;累计排查并汇总平台各类矛盾纠纷119件,已全部化解,化解率达到100%。
一次次夜访,叩开的是家门,贴近的是民心。应城市城中街道正通过“三个户户”工作法的深入实践,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密切干群血肉联系,夯实着基层治理的坚实基础,推动着干群携手共进、双向奔赴。(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何博 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