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17.26万亩甘蔗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一喜人景象的背后,离不开科技赋能下的精细化中耕管理——无人机飞防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正为当地甘蔗产业提质增效、农户增收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永德县永康镇朝阳村的甘蔗基地,连片的甘蔗林郁郁葱葱,微风拂过,叶片沙沙作响。一台大疆无人机正悬停在甘蔗基地上空,机身下的喷头均匀喷洒着叶面肥和杀虫药,白色的雾状药剂在田间形成一道细腻的弧线,沿着整齐的甘蔗缓缓移动。基地的另一边,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的农技人员也忙着手把手指导蔗农开展中耕管理,鼓励蔗农把甘蔗产业发展好。
“以前凭经验种植甘蔗,现在有技术员上门指导,每一步都心里有数,我们也有信心把甘蔗种好、管好、卖好。”蔗农陈相风说。
作为当地甘蔗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大规模组织无人机植保工作,目前已累计实施面积达2.4万亩。云南农垦永德糖业有限公司农务科副科长赵仁海介绍,通过无人机喷施叶面肥、杀虫药和杀菌药,既能大大降低劳力投入,减少成本开支,又能有效减少病虫害危害,保障甘蔗产量、提升甘蔗糖分,对蔗农和企业来说实现了双赢。“10月起企业重点跟踪病虫害防治,通过修脚叶等精细化管理促进甘蔗增产增糖。”赵仁海介绍道。
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可以达到联防联治的目的,无人机飞防的高效性,在实际作业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云南如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操作员鲁文书以大疆无人机为例算了一笔账:“无人机在甘蔗基地进行杀虫、叶面肥喷施作业,效率是人工的5倍到10倍,一台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100到200亩的作业面积,大幅缩短了植保周期。”
更令人欣喜的是,无人机飞防还催生了新的增收渠道。既是无人机飞手、又是甘蔗种植户的罗翔,在自家甘蔗基地完成植保作业后,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帮别家打药,一亩收费15元,农户自己准备药剂,我靠飞防作业又多了一笔收入。”
作为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如今,永德县17.26万亩甘蔗在科技护航下茁壮成长,无人机飞防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仅为当地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让农户在产业发展中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一场“甜蜜”的丰收即将在这片大地上铺展开来。(记者 郑义 通讯员 李忠林 祁学军)